|
近日,微信视频号“莆仙网”发布的一则短视频火爆出圈,截至目前转发量已突破1.4万次。视频中,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东潘社区的一名阿嬷,一边举着手机拍摄元旦刚投用的东潘影剧院,一边用纯正乡音激动地介绍这座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有376个座位的影剧院。 视频所展现的乡村新事,在我省已不鲜见。仅在莆田北岸经济开发区,就有多座乡村剧院。比如2016年投用的忠门镇琼山村丽山大剧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座位460个;2021年投用的山亭镇蒋山村下蒋文化中心戏院,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座位500个;2023年投用的忠门镇秀田村岳秀戏剧院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座位400个等。这些乡村剧院无一不是由乡贤捐资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满足了广大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负责管理维护剧院的均是当地村民,他们既是请戏的主人,亦是看戏评戏的观众,体现了村民日益提高的乡村文化主体性。 相比于以民间捐资建设为主的莆田,民营经济重镇晋江的不少乡村剧院则由政府投建,别有一番民风民情。比如,晋江经济开发区党群活动中心大剧院、晋江市工人文化宫分别投资5000万元和6.5亿元,均坐落在当地乡村,却已达到国家级优秀剧目演出的标准,常年迎来送往国内外知名演艺个人和团体。不久前,第四届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就使用过这两个剧场。晋江市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施清凉说:“晋江乡村剧院建设日益繁荣,是本地经济结构、社会进步、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仅从大多数投建剧院的资本来源,就不难窥见‘晋江经验’的身影。” 细数我省的乡村剧院,不难发现,无论公建还是民建,它们采用的都是近代西方传入的镜框式舞台,有专业的音控室、音控师,甚至针对音效扩散而特别讲究建筑结构和材料类别。此外,红外线自动感应厕所冲洗系统、化妆间、乐池、道具室也必不可少,配套齐全。一部民间戏台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变迁史。以镜框式舞台为起点往回追溯,从明清时期的草台和氍毹,到元代的庙台,再到宋代的勾栏瓦舍、舞亭,直至《诗经》里“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所展现的戏曲萌芽时观剧模式,可以说,它的背后是民间审美追求和文化习惯的映射,铭刻的是时代烙印,照耀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芳华。正如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新斌所说,在以民间戏台为物化载体凝注的时代风貌之下,民族的文脉和道统世代相传;在以民间戏台为高台教化的乡风文明中,祖祖辈辈的灵魂被洗礼,良心被焐热,家国得以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