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全福游> 媒体关注> 正文
陈文英:刀光剑影中的“舞者”
2020-03-16 09:59:07 张哲昊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朝兰

第四届平潭少儿春晚上,陈文英的小弟子们上台演出。 江信恒 摄

陈文英(左)与师兄张纬荣练习藤牌操。张哲昊 摄

陈文英(前右)指导台湾青年练习藤牌操。江信恒 摄

狮子含剑、虎子穿腰、泰山压顶……在第四届平潭少儿春节联欢晚会上,30名来自平潭实验小学的“小藤牌手”又一次成为全场焦点。少年们身姿挺拔、潇洒利落,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味十足的表演。

激昂的旋律中,陈文英在幕后静静看着弟子们的一招一式。作为平潭藤牌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艺近40年的他见证了藤牌操的沉浮,也始终坚守着“非遗传承人”这一光荣使命,为的是让民间技艺绽开新色彩。

缘起戚家军“鸳鸯阵”

平潭藤牌操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是由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演变而来,即由兵勇手执藤制盾牌,配长短兵器,在阵法之中跳跃滚动,前进杀敌。

根据史料记载,明清以来平潭一直是海防重地。戚家军入驻平潭后,发动当地兵勇操练“鸳鸯阵”,此阵式因此在岛上日益普及,经过历代改良,慢慢演变为藤牌操。

民国初年,为了驱邪降疠、强身健体,平潭民众大练藤牌操,藤牌操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当地著名武师陈锦和将藤牌操与技击、体操、舞蹈等相融合,形成了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三才定穴等十个阵法,以及太公独钓、仙人指路、观音坐莲等三十六套招式,确立了沿袭至今的表演范式。因此,在民间文娱活动中,藤牌操也叫藤牌舞。

今年55岁的陈文英是陈锦和的曾孙。他说,陈家世代传承藤牌操,祖父陈阿命常在家中教导伯父陈辉生练习藤牌操,二人都是当地响当当的藤牌操手。陈文英耳濡目染,也对藤牌操产生了浓厚兴趣。

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藤牌操所用兵器均被收缴,这项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技艺消匿于田间地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三、四代传人一口气招收了26名弟子,藤牌操才慢慢恢复元气,重出“江湖”。

陈文英就是这批弟子之一。拜伯父陈辉生为师,那年,陈文英18岁。

三年时间苦练绝活

巧的是,上世纪80年代正逢“武侠风”兴起。每遇宗族祭祀、佳节庆典等场合,藤牌操必是保留节目,围观者众。藤牌手身着仿古武士装,一手持兵器,一手执虎头藤牌,与“对手”短兵相接,一时间刀光剑影,观赏性极佳,吸引很多年轻人模仿和学艺。陈文英理所当然成为这其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坚持了大半辈子。

走进平潭藤牌操传承基地三楼陈列室,记者被长枪、短刀、鹿角叉等兵器以及造型各异的虎头藤牌所吸引。

要灵活运用这些兵器并非易事。陈文英告诉记者,藤牌操训练强度之大,让不少学员望而却步。“我这一批师兄弟,大部分人倒在‘鸳鸯步’这招上。”

他口中的“鸳鸯步”,正是藤牌操的精髓所在。这种步法以腿上功夫见长,要求练习者蹲下身体降低重心,双手摆好架势,两腿交叉快速前进,对体能要求极高。

现场,陈文英为记者演示了一遍“鸳鸯步”,只见他不仅步伐扎实稳健,还能一边举起武器与藤牌比画,一边与旁人交流,大气不喘一口。“只有‘鸳鸯步’行动自如,才能进而学习阵法。”他说。

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了练好藤牌操,陈文英白天在外务工,晚上再一头扎进由石板条搭建的简易训练场练操,时常一练就是一整夜,直到将“蹲跳滚爬”四项基础功夫完全掌握,方才出师,这就花了他3年多的时间。

在他看来,学藤牌操门槛不高,关键需勤练不辍。之后,陈文英逐渐成长为藤牌操传人中的中坚力量,他常利用空闲时间义授藤牌操,积累了一定名气,一年可以承接十数场演出。

打响藤牌操“保卫战”

世事无常,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平潭藤牌操再度由盛转衰——观众逐年减少,老师傅相继离世,许多藤牌手离开平潭涌向外地谋生,年轻一代传人难觅。

更令人担忧的是,藤牌操保留下的正宗套路仅余三分之一。若不加以保护,很有可能会上演“人亡艺绝”的悲剧,这让陈文英火急火燎。

“藤牌操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一定要守护好!”陈文英谨记师父的嘱托,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开始了传承藤牌操的“保卫战”。

由于藤牌操的武术特性,其传人一度以男性为主,他们大多是家中顶梁柱。一直以来,藤牌操演出都是以“纯义务、零收费”的模式进行,难以糊口,如何生存?这成了藤牌操发展的桎梏。

转机出现在2012年初,央视《新春中国行》节目组来到平潭,全程直播了藤牌操表演,向海内外观众展示这一民俗瑰宝,藤牌操一时名声大噪。

随着岚岛的开放开发,商演机会的出现让藤牌操手的收入逐步提升。同时,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将藤牌操与海岛旅游、两岸文化交流相结合,衍生出许多活动,收获了两岸民众的青睐。“演出场次与以往相比,翻了一番。”陈文英说。

破除旧规拓宽传承

2012年底,平潭藤牌操协会应运而生,陈文英任副会长、教练员。他联合其他传承人对藤牌操表演形式、伴奏音乐、服装道具等进行革新,让表演更加流畅、紧凑,不断提高观赏体验感。此外,协会还创编了易学易练的藤牌武术操、藤牌健身操,降低入门门槛,吸引更多人加入。

如何走出传人青黄不接的困境?平潭藤牌操协会破除“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旧规矩,将传承触角延伸至基层和学校,并开始吸纳“娘子军”,补充“新生血液”。

洪芳是陈文英的首批女弟子之一,如今耍起藤牌操已经有板有眼。“原本只是抱着健身的目标,在陈教练的指导下坚持了下来,每晚都腾出2小时训练。现在,我也能指导师弟妹练习了。”洪芳自信地说。

近年来,藤牌操频繁亮相,发展驶入快车道。2017年1月,平潭藤牌操入选《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7月,平潭藤牌操传承基地落成,分散在各地的藤牌操传人得以来此交流学习,努力恢复部分失传的套路,还能对其进行重新打磨改良,更好地发挥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如今,陈文英将目光投向了文创行业,希望能够紧抓文创热潮,吸引艺术家来岚开发藤牌操相关文创产品,让这件“传家宝”走入更多年轻人的视野。“平潭藤牌操承载着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正能量,我期待能有更多人将它学精学透,传承下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