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作品题目:《印象·福州》 作品类别:征文 姓名:郑信宣(男) 年龄:18 所在国家:马来西亚 作品由诗巫公教中学选送 《印象·福州》 公公的故事总是最多的,但有个故事总是百听不厌。 在他还小的时候,曾祖父带着一家大小从福州南来马来西亚,在船上渡过几个月艰苦的日子后,终于来到马来西亚,在砂拉越州的诗巫居住。公公常说那时的日子非常辛苦,天还未亮就要割树胶,之后还要到田里工作……数年后,公公有了自己的孩子,公公是个好爸爸,为了养家糊口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了,我曾听过他在机械厂,船厂等地方上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还是那搬家的故事,所谓的搬家并不是现今认为的搬家,而是用木,绳索等道具把屋子扛起来,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 我出生在诗巫,诗巫又叫“新福州”,是最多福州人的地方,也是海外福州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这里的华人多,用福州话沟通的华人更多。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听到有人在说福州话。福州人十分友善,走进菜市场时,都见不到教科书上所形容的战争般的讨价还价,听到的都是亲切与温柔的沟通。在咖啡店里,常常会听到人用福州话谈天,尤其是老一辈的人,聊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福州话也带给我一种家的感觉。每当从外地回来,下到机场,就会听见那熟悉的乡音,听到这声音,游子的心也安定下来。 民以食为天,福州美食就是我的天。各样的福州美食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鼎边糊,鼎边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过去的福州人家几乎都会做鼎边糊,每到立夏时节,大家都会做鼎边糊,因立夏时正是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为了一家人吃饱后下田工作,还会与邻居一同品尝,借此联络感情。我最爱吃的鼎边糊位于爱莲街的老字号。这里的鼎边糊人人爱,也是游子每回家必去之处。我常与家人到这里吃鼎边糊。这里的鼎边糊摊历史悠久,在我爸爸还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制的米浆加上老师傅纯熟的做法,加入自制鱼丸、海鲜、肉类、蔬菜,最后再淋上高汤,吃下去保证还想再吃第二碗。鼎边糊制作过程繁琐,盈利也不高,如今却有许多年轻业者学习制作并售卖鼎边糊,只为了将这道美食传承下去。 我们可以安居乐业,其实都有工于黄乃裳先生。1900年,黄乃裳先生在戊戌维新失败后,带着家人来到诗巫,召集了数千福州乡亲在诗巫开垦建设,并把诗巫取名为“新福州”。经过一番努力后,诗巫进一步发展起来,并源源不断从中国吸引大批福州乡亲来到诗巫。后人为了纪念黄乃裳先生的功绩,便把诗巫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黄乃裳街”,设立了黄乃裳中学,立了黄乃裳塑像,还在黄乃裳先生上岸的港口建立黄乃裳纪念公园。懂得感恩也是福州人的一大美德,除了黄乃裳纪念公园,诗巫还有许多纪念公园如古田纪念公园,福雅各纪念公园等。诗巫福州人念旧、感恩先贤,所以建立了纪念公园提醒自己不忘过去。 福州对我来说或许是种意念,或许是种精神,就是这种精神使得福州人不怕吃苦,就是这种意念使得福州人不畏艰辛。就如黄乃裳先生,我的公公与其他福州同胞,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的努力奋斗。流下的每一滴艰苦的汗水,只为了换来家里的温饱,以及后辈们的幸福。 勤奋精进,亲以待人,这,就是福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