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热肠的闽南“阿搭嫂”——评高甲戏电影《阿搭嫂》
2024-08-19 11: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阿搭嫂》剧照(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供图) 东南网8月19日讯(通讯员王珉)最近,高甲戏电影《阿搭嫂》在全国公映。6月24日,该片全国首映礼在厦门大学思明电影院演武分院举办。 福建有五大剧种,闽剧、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歌仔戏。在中国戏曲版图中,福建戏曲因方言和地域文化独树一帜。 高甲戏舞台上,总能惊喜地看到剧种传统与剧目创新的完美结合。舞台剧的时序变化和心理变化,很难表现,但该片却用电影镜头转换,展现天成(吴伯祥饰演)和阿搭嫂(吴晶晶饰演)两人的想象叙述。赌徒天成懊恼道:“昨夜一赌到天亮,双手输到光光光。”此时天成听到小孩(天成不知抓的是县长家的少爷)喊着想找阿搭嫂。电影通过特效,在天成的左右两边各出现一个天成,一个告诉自己不能抓少爷;一个说抓少爷去卖后就改邪归正。而阿搭嫂被警察局屈打成招后,逃回儿子家,椅子后的自己,提醒自己少爷被抓是别人的事,应该听儿子的话回乡避风头;椅子前的自己说,虽然各人顾各人的事,但自己偏偏要管别人的事。古道热肠、好打抱不平、大大咧咧的闽南阿搭嫂形象呼之欲出,让人感受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间大爱。 该片通过阿搭嫂的女丑行当、夸张的动作表演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态与美学艺术。该片借鉴福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的特色,创造“提线傀儡丑”和“掌中傀儡丑”,动作夸张,耸肩、摆手等程式极适合塑造阿搭嫂的喜剧形象。 电影《阿搭嫂》虽为传统剧目整理改编,但编剧曾学文和导演程箓在改编过程中,致力于以不破坏此戏表演传统为前提。秀才碰瓷阿搭嫂索要医药费、少爷哭闹吃西瓜、少爷被拐骗、阿搭嫂吃腐竹炖肉皮(闽南俗语“被打”)等做工戏,都成为体现高甲戏旦行表演精髓的精彩段落。阿搭嫂在警察局被打后痛哭唱道:“气如丝,良心死。”她的头垂在被打的椅子上。“黑白不分用刑治”,六个警察对峙阿搭嫂,与公堂的“公正严明”四个字形成鲜明对比。此时,阿搭嫂被打的痛苦与前期活泼夸张的性格形成反差,烘托出其对见义勇为高尚品格的坚守。 官兵追来了怎么办?此时电影响起弹拨乐器和其他乐器合奏,展示阿搭嫂的心理活动。身着深蓝闽南传统服饰的阿搭嫂,奔逃在夜色中躲避官兵,扮演者吴晶晶脚下功夫精彩演绎了阿搭嫂慌乱和紧张的情绪。阿搭嫂慌不择路躲到七娘庙里,在闽南民间信仰中,七娘妈是照顾小孩的神祇。此时阿搭嫂听到天成向七娘跪拜,坦白自己抓少爷、绑匪要杀少爷。阿搭嫂假扮七娘说:“天成你若将少爷放了,我就饶恕你!”此时绑匪因为天成放了少爷,想杀天成,阿搭嫂替天成挡刀。天成给阿搭嫂包扎手臂伤口,阿搭嫂教育天成要改过自新。该片借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七娘民间信仰,隐喻阿搭嫂就像七娘一样疼爱庇护小孩。 “搭”在该片是题眼,阿搭嫂的善良和热心肠成为她与周围人搭建桥梁的纽带,尽管她多次因为好心而陷入麻烦,但她始终坚持初心,见义勇为去帮助他人,最终传递出阿搭嫂精神——以爱对待身边人身边事、崇德尚善、匡扶正义。 高甲戏,一个孕育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剧种,在今天不仅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因电影《阿搭嫂》丰富了古老剧种的表现形式,更加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