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业先导作用 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
2024-07-11 09:10:3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发挥农业先导作用 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厦门打造两岸农业合作的示范样板 翔安大宅火龙果迎来丰收。(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蔡绵绵)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是厦门农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两岸融合发展的一项亮点。《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9年5月施行,为厦门闽台农业合作在政策措施、服务保障、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全面落实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有关要求,把该《条例》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之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执法检查。近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实施《条例》作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深化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打造两岸农业合作的示范样板,促进台农台商更好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共享农业农村发展机遇和红利,以实际行动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执法检查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实地走访企业 处处绿树掩映,时时空气清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火龙果田“一步皆一景”……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超1000亩。 5月21日,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翔安区新店街道后山岩片区等地,了解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运营、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合作以及海峡两岸(厦门)种业博览会开展等情况。 火龙果茶、冰镇火龙果花苞、火龙果花干煲老鸭汤、火龙果馒头……除了美景,大宅村推出的以火龙果为主题的“十二道村味”创意美食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也得到执法检查组成员连连点赞。 基地负责人介绍,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受益于厦台农业合作,引进台湾水果种苗。近年来,大宅社区从台湾引进红心火龙果及其他品种,积极建设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试种并推广新品种,种出来的火龙果果大、甜度高、皮厚、耐储存,还请来台湾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引进台湾补光灯“高科技”技术,大大增加了火龙果的产量,1000余亩的火龙果基地年产值超4000万元,净收入超2000万元。 厦门种业博览会连续两年落户翔安,2023海峡两岸(厦门)种博会更是吸引1000多位客商,8家台企携111个蔬菜品种前来参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加种博会的客商可以下到田间近距离观摩,在田间地头交流育种心得,也可以现场品鉴,“零距离”感受不同蔬菜品种的风味。种博会为闽台农业交流搭建了面对面接触和点对点洽商贸易的平台。 6月6日,执法检查组一行又先后前往厦门果树优新品种种质园、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厦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规划建设、企业对台交流合作等情况。 形似放大版莲雾的台湾红鹤文旦柚、甜嫩多汁的“黄金阳桃”、军营红小番茄、绿色的茄子、紫色的花菜、螺旋状的辣椒……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作为厦台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依托厦门百利等重点种子种苗企业,引导海峡两岸种子种苗企业强强合作,有效推动了联合育种攻关和商业化育种。数据显示,目前该产业园已成功吸引台资农业企业28家入驻,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300多个、台湾先进种植养殖技术50多项,并拥有自主研发新品种170多个、种子种苗专利50多项。 在做好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还召开执法检查座谈会,了解在厦台农、闽台农业合作相关协会代表对《条例》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 “我相信在两岸交流中,农业是一种最容易沟通的语言。”厦门百利的技术总监、台胞曾明宝说,他扎根厦门“种菜”已有8年多,《条例》为来厦从事农业生产的台农台企提供了政策支撑、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也为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为期两个月的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先后赴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市政园林局等主管部门调研,专题听取《条例》实施情况汇报,了解农业农村局等13个市直部门促进闽台农业合作的工作情况,梳理出厦门贯彻落实《条例》取得的积极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和不足,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完善政策措施、打造产业品牌”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