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张蓝图引领特区立潮头
2024-06-14 08:59:52来源: 厦门日报责任编辑: 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开放之路 在百舸争流中融通天下 奔腾向海,开放包容是厦门的胸怀。 “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习近平同志将厦门视为中国的窗口,一个对外开放之门。他带着厦门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硬是凭一股闯劲,蹚出了一条双向辐射的开放发展之路。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成为厦门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 30多年来,厦门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三步走”战略行进——率先启动对建设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初步探索,逐步实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的迭代升级,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 看厦门的“开放之路”,要拓宽时空的经纬,才能看清抉择的关键。 厦门很小,城市面积1699平方公里,厦门岛更小,仅158平方公里。尽管这座岛城自古向海而生,迎揽八面来风,但如果只有海,没有跨越湾区联通广袤内陆,那便只是孤城小岛。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从战略全局视野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 这一重大战略高瞻远瞩、科学务实,深刻回答了进入21世纪后厦门经济特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不再把视野固守于小岛小城,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空中纵横驰骋。 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牢记殷殷嘱托,一次次吹响跨岛发展的冲锋号角。 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大桥、翔安隧道、海沧隧道……跨海通道让天堑变通途,3条地铁连线成网,福厦、龙厦、厦深铁路纵贯东西,立体式路网从四面八方将这座岛城与外连接。 “海丝”“陆丝”在厦门完美交会,巨轮远帆遇见钢铁驼队,东方货流搭乘中欧班列,出新疆、叩中亚、越大漠连山,直抵欧洲,厦门成为“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 2023年厦门岛外城市建成区面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超七成,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六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8%。 岛湾一体加快发展,“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框架已然形成,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城市功能跨岛提升、公共服务跨岛覆盖。 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小厦门”变成“大厦门”,城市的未来影像日渐明朗、日趋宏大、日益壮阔。 开放永不止步,至今仍在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的厦门,不仅跨出本岛,还要跨出厦门、跨出区域、跨出海峡。 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跳出一隅天地宽!扩展经纬、联通四海,给了厦门城市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完善通达全球高效便捷的交通中枢、提升城市开放的软件与硬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如潮水般涌入这片热土。 一台台钢铁桥吊伸向蓝天浩海,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港口吞吐量超千万标箱,全球排名第13位,“丝路海运”航线占全国一半以上,空港位列全球机场百强,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绘就大时代的开放图景。 每年“9·8”全球资本进入厦门时间,这把充满东方智慧的财富金钥匙成就全球最大的双向投资促进盛会,展示了一座国际化城市连续20余载撬动全球资本、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决心。 这座城,通达五洲,涨潮声中万国商。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供应链企业年销售额近4万亿元,中国4大供应链企业占据3席,3家市属国企跻身世界500强前150位;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外资企业贡献约40%的工业增加值、30%的进出口和税收收入。 这座城,背靠祖国的千里沃野,迎揽八面来风,在百舸争流中融通天下。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