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呵护历史文脉 增进民生福祉
2024-03-20 09:19:43来源: 厦门日报责任编辑: 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呵护历史文脉 增进民生福祉 市人大常委会加大文化文明和民生领域立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法规 鼓浪屿保护得好,背后离不开厦门两次为其立法的功劳。图为鼓浪屿上的音乐快闪活动。(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邬秀君)如今,在鼓浪屿,一幢幢老建筑、老别墅在得到精心呵护后,散发着它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厦门向游客展示当地文化的标杆,以及厦门人引以为傲的烫金名片;而在老街里、骑楼下,被认定为“厦门老字号”的小吃店,再也不怕“李鬼”撞衫,烫金的牌匾闪烁着文化自信的光芒;过去十年间,厦门共建成学校项目501个,新增41.9万个学位,学校建设总投资超过300亿元,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护理照料住院治疗的老人有照护假,积极倡导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保留现金支付、人工服务、鼓励智能化设施的适老改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暖心措施给厦门老年人的生活带去便利。 守护好文化遗产和历史文脉、解决好市民群众的教育痛点以及养老堵点……百姓关切就是民生之本,解决好民生问题,首要离不开立法的支持。自1994年全国人大正式授予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来,厦门准确把握立法规律,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坚持立法与改革相结合,以问题主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为原则,围绕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作用,为厦门文化和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两次立法为世界文化遗产全方位护航 “鼓浪屿不仅保护得好,遗产活化利用也做得很棒!”3月16日,来自西安的游客陈新伟在参观完前不久开放的八卦楼后忍不住给琴岛点赞。“建筑修缮做得不错,一些遗产不是关门谢客,而是有效地利用起来,在利用中保护,非常值得给好评。”陈新伟说,“可以看出,厦门是在用心爱护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 其实,不为陈新伟所知的是,鼓浪屿能保护得如此好,背后离不开厦门两次为其立法的功劳。早在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便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鼓浪屿申遗成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在申遗成功后,为有效解决鼓浪屿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在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市人大科教文卫委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升级版”的条例,借鉴国际经验,从“世遗”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文物建筑修缮、文化保护传承等作出了“有牙齿”“有温度”的规定。 鼓浪屿管委会文保处处长陈辉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这个“升级版”条例的亮点:建立长效机制、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实现价值共享、借鉴先进理念。可以说,该条例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构建起多层次的保护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法治支撑。 厦门向来注重立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立法保护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制定我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系统构建了全面、科学、有效的闽南文化保护体系。厦门还制定了《厦门老字号保护发展办法》,推动厦门老字号企业文化传承和技艺创新,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 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文化成果的精华部分,文明向来是厦门的城市底色。一直以来,厦门都将文明领域立法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厦门还制定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厦门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规规范、贯穿法治实践,为城市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撑。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