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昨日闭幕
2023-11-20 08:32:23来源: 厦门日报责任编辑: 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社区治理“硬实力” 第十五届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昨日闭幕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通讯员 徐淑纯)社区是我家,我爱社区我爱家。昨日,第十五届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在湖里区委党校大礼堂正式闭幕。来自辖区的800多名区街、社区干部群众及企事业职工、文艺骨干、诵读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当在哪些方面着力,从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以文化惠民凝聚基层力量,撬动社区治理“新格局”。已经举办了十五年的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已成为湖里区群众文化的闪亮名片,形成了品牌效应。声名远扬的背后,是多年以来广大组织者、参与者的不懈努力,他们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文化需求问题,用绣花功夫打造“湖里样本”,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文化力量沉下去 深入辖区挖掘“家文化”故事 节目年年有,创意年年新。本次诵读节的诵读比赛以“我的社区我的家”为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为主要内容,积极挖掘和讲述百姓身边“家文化”故事,共涌现出46篇正能量原创作品,激发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情景朗诵《神山放歌》等作品,将观众带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湖里,我的第二故乡》带人穿越时空,再现了特区发祥地缘起的光辉历程;《党旗红 金安美》《吕岭有爱 情系万家》等作品则融合了基层治理,展现社区治理新成效……通过“诵读+情景表演、舞蹈、声乐、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湖里是让梦想开花结果的地方,在这种社区居民凝聚力强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全民诵读氛围。”15年前当宋家卿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他就多次参加湖里城市诵读节系列活动。这些年,随着学习展示平台的增加、表演技巧的提升,在见证湖里城市诵读节成长的同时,他也成了湖里区诵读协会秘书长。 “朗诵是一种形式载体,把群众内心对社区和家的爱表达出来。”宋家卿说,他的许多学生也参与了诵读节各项活动,成立大学生诵读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民办学校等开展诵读公益培训。此次诵读比赛,有的学生还当上了节目编导。“我真心地觉得湖里城市诵读节不仅是湖里区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更是诵读人才不可或缺的成长摇篮。”他说。 谈到诵读节的专业度,作为评委的国家一级演员、厦门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魏小春认为,湖里区已经把这项活动做成了品牌,不少作品从内容架构到表演形式和呈现效果都达到了专业水平。社区干部和居民在台上动情表演,台下观众持续用掌声和加油声热情回应,这种“一家人的感觉”让魏小春非常动容。 提到今年创新的海选赛制,另一位评委厦门大学语言艺术学教授王虹发自肺腑地感慨,“湖里区是真的敢闯敢为啊!”初赛阶段,在航空古地石的开放式广场,59个社区近千名社区干部、群众组队参加海选,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最终12支代表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比赛全程公开、公正、公平,现场的热度更是有目共睹。王虹坦言,公开透明的赛制背后,是活动主办方的用心用情,更是对社区和居民双向奔赴的信心。 在情景朗诵《神山放歌》中,今年11岁、来自神山社区的陈奕喆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载歌载舞,精彩纷呈的表演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早是他一人参加诵读,到如今我们全家全员参与诵读。”陈奕喆的爸爸陈先生说,陈奕喆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参加朗诵比赛。朗诵需要做充分阅读理解,其中很多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只有孩子学,到如今全家都跟着他一块学。“我们从朗诵中感受历史,体味人生,汲取精神养分,体验到了亲子学习的快乐,他也收获了友情和快乐。” “这不单单是一场比赛,我们更想通过这个载体,讲好先锋湖里故事,展示幸福湖里生活,凝聚创新湖里力量。”活动具体负责人湖里区委宣传部的徐淑纯说道。 社区治理强起来 用绣花功夫打造“湖里样本” 此次诵读比赛,社区人讲社区事、百姓讲身边事。许多角色甚至是“本色”出演,真人真事搬上舞台。 “你看,台上讲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演员们也多是故事的主角。”在禾山社区的朗诵节目《湖里,我的第二故乡》里,包含禾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贾丽在内的社区干部、居民来自大江南北,有导游、大学生村干部、城市美容师、工程师、教师,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栖息到扎根,他们深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和湖里有讲不完的故事。 贾丽告诉记者,禾山社区至少一半的居民是“新厦门人”,怎么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全新的生活环境,是社区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社区深信,基层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要靠活动来带动。”贾丽说,多年来,禾山社区链接周边教育机构资源,免费为“一老一少”开设太极、柔力球、广场舞、儿童艺术培训等公益课程,每月举办超过30堂课,参与人数达600多人次。 做好基层工作,就是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对于这点,1999年出生的后埔社区网格员陈菁英深有同感。陈菁英从小在后埔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干起社区工作,她负责的网格里两个小区都是无物业老旧小区,老年人群体多。工作两年多来,她对这份工作的苦与甜深有体会。 “去年,湖里区城中村改造刚开始的时候,不少居民一开始不理解……”陈菁英回忆道,一家小吃店老板刚开始反对门面改造,后来其家人生病住院,孩子没人接送,网格员知道后每天早晚主动帮忙接送孩子、辅导功课,这样坚持了一周,老板的态度逐渐缓和,理解了社区的良苦用心,心态也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去年以来,湖里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用足用好“留、改、拆”并举政策,全面铺开四大片区更新,推动1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106个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四大社区,真正实现百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在综合网格管理服务方面,湖里区制定《湖里区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划分暂行办法》,以实有户数300户—500户或实有人口1000人—2000人为标准划分网格单元,将全区初步划定为728个单元网格,并以厦门网格通为基础,开发了数字湖里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围绕人、地、事、物、企业等信息进行采集,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到去年年底,网格服务覆盖率已达到100%,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