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 海沧打造公益研学“新地标”
2022-12-15 10:22:06来源: 福建日报责任编辑: 刘玮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搭建电子积木百拼模型。 模拟指纹提取。 观察白菜吸水的毛细现象。 学习制作发糕。 “老师,孩子在念叨下一次何时再去研学营?” “这次研学营太有意义了,我们几个家庭相约寒假再自己组团参加亲子营。” …… 近几个月以来,尽管被学生家长的微信不停“轰炸”,白森泉不但不烦,反倒多了几分欣慰和感动,这意味着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这一次的选择对了。 白森泉是海沧区教育局派驻厦门沧江研学营地的联络人,而让众多家长心心念念的,则是营地开设的各种研学实践活动。 作为海沧区教育局、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科技馆联合倾力打造的校外教育场所,今年6月28日正式开营的厦门沧江研学营地围绕“乐学启智”核心理念,以教育为核心,以“科学+”为定位,以海沧区域资源和厦门科技馆的独有优势为支撑,将研学实践与科技、工业、人文、职业体验等进行创新融合,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厦门研学事业的发展打造新样板,助力厦门成为国内科普研学首选目的地。 “有意义”“有意思”的课程设计 参访飞鸟基地,制作木鸢鸟、学用无人机航拍,共同探究“飞行的秘密”;在大米实验室内,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稻标本,了解水稻泡在水里不腐烂的原因,体验用大米制成发糕的乐趣,在“一粒米的旅行”中感悟“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11月30日,在沧江研学营地,精心设计的研学实践和科普活动将来自新江中心小学等海沧多所学校的近400名学生引入科学的海洋,让他们学在其间,乐在其中。“有的鸟类羽毛居然会随着情绪变色,平时是蓝色,一兴奋就变红色!”第一次开了眼界,新江中心小学六年(2)班学生俞秋瑶兴奋不已。 注重课程研发设计、回归教育本质,是厦门沧江研学营地从一开始就坚持的目标。“近年来,各地如火如荼的研学多以‘旅游+’为主,我们希望回归‘教育+’,因此师资团队力量、课程研发能力以及深厚的运营经验是保障营地成功运营的关键。”海沧区教育局局长孙民云说,特别是课程研发能力,直接关系到研学基地能否具备长久的吸引力。 经过遴选比较,海沧区教育局认为厦门国有资本公司旗下的厦门科技馆在这些核心要素上具有优势,便托其打造厦门首个科学主题研学实践营地。 “研,是主动与深入的探索;学,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研学实践教育是将两者结合,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完成教育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沧江研学营地根据不同层次教育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为研发思路,围绕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住”“行”进行主题甄选,提供“互动课堂”“基地参访”“实验探究”“劳动体验”等多种教育实践形式,让课程设计“接地气”“有特色”“显实效”。 以学年为课程研发周期,沧江研学营地首期推出“我们的生活圈”研学手册,设计了“一粒米的旅行”“消防安全我先行”“现代科技下的植物工厂”“玩转新能源”“神奇的生姜”“探究飞行的秘密”等六条针对小学生的研学主题路线,并提供“走出去、动手做、真感受”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在益智增能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更加开阔的认知视野。 在6月28日开放首届“城市科学节”时,沧江研学营地还公布“了不起的桥梁建造任务”“了不起的法医探案挑战”“了不起的荒岛营救行动”“了不起的空天飞行集训”“了不起的恐龙复活计划”等5大特色主题研学夏令营产品。同学们既可变成桥梁大师,用设计的桥梁让“天堑变通途”;又可化身法医探查蛛丝马迹,找出“幕后真凶”。“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学习不再只是书本中‘静卧不动’的文字图片,而是在零距离的体验互动中入脑入心。”海沧家长郭加煌体验后说。 “沧江研学营地的研学教育,把‘有意义’与‘有意思’很好地结合在起来。”在带队参加研学的新江中心小学副校长张侨盛看来,研学课程实践性更多,更具有教育性,满足了孩子提高科学认知和探索能力的需求。 “公益研学”助力教育公平 10月8日,东瑶学校、凤山小学和天心岛小学等海沧学校的700余名师生成为沧江研学营地首批公益研学学员,在这里开启“一粒米的旅行”和“飞行的秘密”两个研学主题活动。 公益研学,是沧江研学营地在回归教育本质后的又一特色属性,背后隐藏的是海沧区教育借此拓展素质教育“第三课堂”、助力教育公平的不懈探索。 近年来,海沧区教育局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海沧区联合厦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研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尝试与探索,沧江研学营地成立伊始就特别注重公益属性,致力于满足辖区内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需要,海沧域内中小学都可按照区教育局事先排定的顺序轮流到营地参观体验。 “周一到周五,属于公益时间,它是海沧区中小学的研学营地;在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则面向全国7~14岁青少年进行市场运营,弥补公益研学的成本分摊。”海沧区教育局综改办负责人凌琳表示,这样的安排,保障了营地的公益属性和可持续经营。 在营地收费上,海沧还创新推出政府、家庭、运营方“三方共担”模式,既减轻运营成本压力,又让更多学子可以参与到优质的研学活动中,收获研与学的快乐。研学基地开营之初特别邀请初三、高三等毕业班学生前来体验“研与学”的精彩,让他们暂时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沧江研学营地还定期举办“观影读心”家庭教育主题公益活动,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学者,与家长们共同探讨亲子教育困惑。 “我们希望为大家创造一个观察世界、体验世界的窗口。”沧江研学营地总经理李飞翔表示,接下来营地将围绕“科技、智慧、健康、文明”这一恢宏主题,融入科学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持续开发更多优质普惠的主题研学活动,让更多学子徜徉于研与学的精彩中,真正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受益。 联动布局赋能地方产业 沧江研学营地的体量并不突出,决定了营地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开始,营地就与厦门其他区的研学内容实现“错位发展”,深度链接海沧三大产业,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等强势资源为支撑,开发高品质、高辨识度研学课程,既满足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推动营地的品牌建设。 “沧江研学营地还在起步阶段,未来会逐步结合海沧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赋能地方经济的模式。”李飞翔说,目前营地结合海沧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战略性产业,一方面打造“小小科学城”,满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主题内容与实践活动,为区域产业提供展示平台,希望发挥“1+N”的联动布局效应,形成拉动本地市场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营地要有‘营养’,关键在于课程。”孙民云表示,作为校外实践场所,沧江研学营地将想办法嫁接各种资源,在课程设计上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打破学科和学科、校园和社会间的壁垒,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学习场域、技术支持等核心元素有效统合起来,实现知识的统整、拓展、延伸。 目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海沧区已梳理完成《海沧区域研学实践资源简明表》,将以营地为枢纽,联结各类农场、文物点、综合实践基地,逐步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阵地网络。作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探索,海沧接下来考虑将劳动教育、农业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的学习场域迁移到消防科技教育馆、正新轮胎、美亚柏科等现实情境中,这既有利于激发学习原动力,实现课程主题的螺旋上升,也为乡村赋能,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助力客群引流。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