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区在全市率先建设交通信号配时中心
2022-12-14 08:22:11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集美区在全市率先建设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启用近一个月来—— 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下降9.2% 厦门日报讯(记者 柯恺筠 吴俊鸿 通讯员 张志展)家住集美平阳里小区的陈先生近来发现,开车上班花费在路上的时间缩短了:“之前经常发生拥堵,红灯时间还很长,现在,不但拥堵减少,等待红灯的时间也变短,甚至一路遇上绿灯。”除了陈先生,一段时间来,不少生活工作在集美的市民有同感。 细微之处看变化。今年11月,在集美区社治委办的支持下,集美交警大队建设全市首个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对全区主干道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远程管理,通过“高峰定点疏堵”和“平峰线性绿波”等举措,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统计数据显示,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投入近一个月来,集美区交通拥堵指数由1.44下降到1.31,拥堵指数环比下降9.2%。 举措1 “点穴式”疏堵: 为红绿灯设置个性化“云管家” 上周三上午,正值早高峰,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屏幕显示,集源路银江路的路口,车辆开始排长队。集美交警大队民警奚望立即指挥团队启动远程信号管控,延长银江路往岛内方向通行时长,缓解该向等候区内溢出到下一路口的交通,避免引发连续拥堵。 “我们不是一味放行一个方向,而是通过远程管控,让四个路口车流形成平衡,最大化路口通行效率。”奚望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远程信号管控的工作机制,当系统内置的红绿灯时长不能适应当下路口通行需求时,会远程信号管控红绿灯配时,起到“云指挥”的作用。 据介绍,集美类似集源路银江路这样的路口有近10个,例如连接软件园三期片区、厦门互通立交等路段,这些路口在特定时间段,交通流量大,不时出现拥堵,以往需要调配大量警力疏堵,不仅耗费人力,有时还因路面警力视野有限,难以观察整条道路的交通情况,指挥疏导交通成效不够明显。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启用后,以上情况得到改变,中心通过高空视频巡查红绿灯路口情况,发现交通拥堵后第一时间远程调整红绿灯配时,让等待车辆多的路口“红转绿”、让等待车辆少的路口“绿转红”,从而减少路口的“绿灯损失”,努力通过精准调控,进一步加强路口交通流连贯性。 “远程管控,就是让一个个单一固定配时的路口,拥有个性化定制的‘管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变化信号灯配时,让道路更通畅。”奚望介绍,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日均介入信号远程管控路口数量为11路口次,每日平均对集美区路口管控时间在458分钟,有效提升了车流通行效率,保障了市民群众的出行便利。 举措2 线性式绿波: 努力为市民一路开“绿灯” 如果说,高峰期通过远程调控红绿灯是“点穴式”疏堵,那么,在平峰期通过“信号优化”努力让市民群众一路遇到绿灯,则是“线性式”打通交通脉络。而这种做法,相比前者更加复杂。 据介绍,信号优化的前期,需要对各路口车流量、各方向通行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能孤立对各交叉口进行控制调整,而是把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奚望介绍,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整信号、创造更多的绿波路段。以杏林湾路为例,全长5.9公里,经过信号优化后,车辆遇到红灯停留时间减少,遇到绿灯通行时间增加,通行时间由原来的720秒减少到现在的540秒,减少了3分钟左右。 “我们每日对全区2至3个路口进行信号配时优化,优化后,在平峰期每台车辆在每个路口等待红灯时间,大概减少8.3秒,多个路口的话,累加节约的时间就更多了。”奚望说,经过反复计算和比较,才能优化设计出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进而有效提升干道的道路通行能力,提高驾驶人的驾驶舒适度,目前中心试点了几个路段,接下来还将扩大到更多的路段。 【点击】 采取“全年24小时亮灯”工作模式 为保障交通信号配时中心的及时高效,集美交警大队采取“全年24小时亮灯”的轮班模式。在远程疏堵工作上,针对堵点的发现建立了四大制度,即:视频分区巡检制度、路口值班民警反馈制度、大数据研判平台预警跟踪制度、群众拥堵报警跟踪制度。也就是说,信号配时中心的民警不仅能够通过视频摄像头发现堵点,还能利用数据分析提前“预知”堵情,做到早发现早管控。在信号路口优化工作上,积极发现堵点,区分路口等级、对易拥堵路口进行日常梳理,跟踪发现群众反映的易堵路口,为早发现早优化做足工作。 交通工作,涉及老百姓日常出行,是跟老百姓最直接最密切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集美区社治委办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发挥“一盘棋”统筹效用,进一步激活社会治理效能,社治委办的交通领域专项组以提升全区交通为职责使命,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接下来,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将继续对全区254处路口实现智能化升级,让市民出行更平安更畅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