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奋进集美 > 集美报 > 正文

追忆与集美学校一起走过抗战岁月的教师们

2022-09-06 08:54:41  作者: 潘荫庭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弦歌不辍 铎声悠扬 

——追忆与集美学校一起走过抗战岁月的教师们

近代教育家廖世承曾说过,“一个学校最后的成功,就靠着教师”。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集美学校,以八闽大地的土壤为滋养,顽强生长,为战火中悬悬而望的学子保留了一缕希望,而这其中,就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不求名利、甘贫守志,与学校一道,在残山剩水间栉风沐露、流离播越,成为集美学校这棵大树最深厚扎实的根茇。

1945年,时任集美学校校董陈村牧在厦门电台发表讲话,对战时集美学校播迁历程进行回顾,谈及成就,认为“首先值得报告的是八年来集美学校仍然保全了最优秀的教师阵容”。他指出,“抗战以后,教师由于生活上的困难,纷纷改业,很多学校无法挽留优秀的教师”,但在集校,“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教师都是在抗战期间与学校患难与共的,而且这些教师都是夙负盛名的第一流教师,这实在是难得的”。而集美学校之所以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战火中四方辐辏的教育高地,与其严选、优育、厚爱的教师选育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德才兼备 不拘一格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用人原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关于教师任职资格的法规标准尚不严苛。根据193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规程》,除师范本科、专科毕业生外,“经高级中学教员考试或检定合格者”或“有价值之专门著述发表者”,也可在学校任教。由于当时国内师范教育体系薄弱,且战时教育行业人才吸附能力下降,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不应求,许多学校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聘用非师范专业出身,或学历较低者担任教职。

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30年,全国中等学校教员中,留学国外者占6.63%,师范大学、高等师范毕业者共占15.81%,大学毕业者占24.83%,超过5成教员为专科或以下学历。到了1935年,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东部六省,仍有42.28%的教员为专科及以下学校毕业。

与之相比,集美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可称得上“出类拔萃”了。以集美中学为例,即使在人才流失尤为严重的1940年,学校仍然保持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34名教员中,大学毕业者25人,高等师范毕业者3人,专科、高中毕业生6人。大学毕业生占比超7成,远高于同期全国中等学校水平。其中,有18人毕业于北平、复旦、大夏、光华、中山或厦门大学等知名高等学府。

高水平的师资结构,得益于集美学校权时制宜、宽严相济的选聘原则:既对教师的学历层次、院校出身制定较高标准,又在教育背景方面打破藩篱,不拘泥于“师范专业”的条件限制,将人才考察的高度提升到综合素质的层面。

在集美学校,教师所教科目不必为其进修专业所限,只需胜任,亦可跨学科任教。譬如历史学家庄为玑,他毕业于厦门大学文学院史学系,但学植深厚、兼通史地,故因应学校需求担任地理教师;李文立、沈汉祥两位教师主修历史社会学,却分别任英语、生物科教员;陈淑元曾就读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化学,亦兼任算学教师。这样灵活切实的用人方式,这既与当时社会的人才结构相契合,亦顺应了教师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除了学识素养,道德品质也是集美学校考察教师的重要标准。集美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对于“执掌教育大权”教师,更是要求其必须“以身作则,躬行实践”。抗战内迁时,因山城环境清苦,校中有少数教职员为消遣娱乐,在夜间通宵聚赌。陈嘉庚先生向来反对赌博,认为其消耗身心,曾公开抵制厦门开设彩票,为践行校主理念、清肃校园风纪,商校、农校、水产、集美中学及校属各机构严令禁赌,并正告全校教师:从事教育,应束身自爱,领导学生,不可因一己所为玷及校誉。正是在这样的人才理念之下,集美学校采光剖璞、披沙拣金,罗致了一批学识渊博、品德优良的教育精英,更培育了诸多受人敬仰的“跨学科教师”和“大先生”。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