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最强大脑”助力 志愿服务送到心坎里
2022-03-07 08:40:48来源: 厦门日报责任编辑: 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最强大脑”助力 志愿服务送到心坎里 集美区深化“爱心110”志愿服务机制,为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社区提供坚实支撑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桂桢通讯员 唐 维 刘秀子涵 庄细香)三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集美区的广大志愿者将雷锋精神和嘉庚精神相融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亮丽的“志愿红”在人文集美各个角落持续闪现。 事实上,在嘉庚故里,志愿服务和文明奉献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集美区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在志愿服务的载体建设、专业培训、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出了一大批特色志愿队伍和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持续弘扬文明新风,为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提供了精神支撑。 立足群众需求 便民服务暖人心 日前,一场主题为“温厝内林”的义诊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内林社区举办。内林社区实践站志愿者联合周边医院为居民耐心量血压、检查口腔、解答健康问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为把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联合周边爱心商家、医疗机构等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以及关爱残疾人、老年人等送温暖活动,真正为民办实事,把志愿服务的暖风吹到群众心坎里。”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后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后垵村幸福院开展“情暖后垵,从头开始”公益理发活动,邀请理发师为村民带来贴心的义剪服务。 深化“校地共建” 培养志愿服务生力军 “学习上有困难,尽管找大哥哥大姐姐帮忙。”3月5日上午,侨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华侨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入户慰问困境儿童。这场活动,共走进10名困境儿童家中,为他们带来了温暖的鼓励和新生活的希望。 作为百年学村,集美辖区内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师生数达15万人。该区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深化“校地共建”模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投身各类志愿服务,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志愿服务生力军。 每到周末,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红医行动志愿服务队都会走进集美区的各个村居,为老年人进行义诊推拿,传授保健操,同时宣传保健知识。除了集中的义诊服务,该服务队还根据老年人需求,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帮扶。 作为集美大学学生禁毒宣传服务队创新打造的禁毒宣传项目,“青春有你,绝不‘毒’行”服务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这群富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志愿者,还自编自创了缉毒情景剧、禁毒歌、禁毒舞、禁毒微电影等,打造了集美区首个林则徐禁毒宣教室,创新开发“三位一体”禁毒教育课程包,根据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因材施教。 搭建社区融合平台 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 2月15日是元宵佳节,当天上午,一场以“邻里欢聚喜迎佳节 集青共建友好社区”为主题的元宵节活动在康城一里举办,居民和志愿者齐聚一堂,一起猜灯谜、赏花灯,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元宵节。 据了解,康城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新厦门人”社区,95%以上居民来自外地。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加速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集美区常住青年人口达47.5万人,占全区常住总人口近一半。前不久,集美区出台《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六大工程”之一的青年生活友好工程将聚焦辖区青年在居住、教育、文娱、健康等方面需求,更好地服务辖区青年成长成才。 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发挥好社区与居民间的纽带作用,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居民沟通、邻里互助的平台,增进居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社区获得感、对集美的归属感,助力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 【点击】 爱心110 它就像集美区志愿服务的“最强大脑”,以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左右脑”,通过分布在全区各个角落的志愿服务“神经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集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由“大脑”进行快速分类、精准调度,形成群众“点单”、志愿服务“派单”的反应机制。 志愿团体1772个 集美全区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3.1多万人、志愿团体1772个,不但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专业队伍,还有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 【亮点】 拓展广度: “爱心110”按需派单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集美区深化“爱心110”志愿服务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的资源对接和需求供需机制。“爱心110”就像集美区志愿服务的“最强大脑”,以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左右脑”,在原有的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基础上,一方面横向联动区卫健局、红十字会、团区委等单位,以及镇街、学校、社团组织等,最大限度整合、盘活全区志愿服务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分布在全区各个角落的志愿服务“神经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集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由“大脑”进行快速分类、精准调度,形成群众“点单”、志愿服务“派单”的反应机制。 依托这一“志愿队伍+实践站”模式,一系列移风易俗、理论宣讲、科学普及、疫情防控、近邻服务、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密集开展,遍布全区6个实践所、66个实践站、109个志愿服务驿站,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参与进来,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开展。 此外,集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载体作用,推动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向农村延伸,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服务圈。目前,集美区共建设了公共服务机构、城乡社区、交通枢纽站、景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志愿服务驿站达109个,志愿服务阵地范围日益拓展。 挖掘深度: 完善机制打造品牌 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为培育稳定而持久的志愿服务力量,集美区出台《厦门市集美区志愿服务团体和组织扶持办法》,完善保障措施,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开展星级志愿者评选认定工作,在为辖区志愿者、志愿组织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其积极性。同时,做好“志愿者保险”的普及,为志愿者奉献爱心解决后顾之忧。 近年来,该区志愿者资源得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志愿团体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3.1万多人、志愿团体1772个。 同时,集美区强化对志愿服务力量的培训工作,持续走进机关单位、各级校园及社会团体等开展线上指导、线下培训,大力宣传《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推动志愿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创新,提高专业化水平。 飞鹰救援队、驰鹰救援队、519救援队……近年来,该区多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专业队伍相继成立,在寻人搜救、海岸巡护、急救消防培训、抗台风防汛等方面,为群众打造平安有序的生活环境。同时,诸如红手环、“繁星”助残、“向日葵”困境儿童支持等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涌现,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在此基础上,集美区依托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孵化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队伍和项目,如夕阳美志愿服务队、灌口“清道夫”环保登山志愿服务队、嘉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你好·社区”志愿服务促进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桑榆暖”精准助老项目等,发挥专业所长,在关爱儿童、扶助老人、治理社区、改善环境等方面发力,在有效服务群众的同时,也为广大志愿者搭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集美生活更有获得感。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