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黄希呆:72岁村医走村入户 为民健康不舍昼夜
2020-03-29 22:29:00来源: 东南网责任编辑: 李霖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同心抗疫 相翔而行”翔安战“疫”故事六: “中国好人”黄希呆:72岁村医走村入户 为民健康不舍昼夜 黄希呆疫情期间都背着大喇叭,还参与体温检测工作。(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3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夏菁 颜财斌 通讯员 郑第腾飞)“我是党员,让我去宣传吧!”“我是乡村医生,让我去入户排查疫情吧!”这是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党员黄希呆的请求。 黄希呆,厦门翔安人,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卫生所老所长。从医51年来,他扎根山村,守护乡亲,用医术和朴实情怀诠释医者仁心;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用热心奉献谱写了动人诗篇。2019年8月,黄希呆入榜“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奉献:72岁老人主动战“疫” 尽管黄希呆今年已经72岁,但仍然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虽然他已退休,但还是每天都坚守在后埔村,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每天为居家观察人员测体温,动员大家居家隔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各位乡亲同志,疫情预防的关键时期,大家斗阵(一起)来支持,千万麦麻痹(别麻痹),不组织、不参加任何聚会、聚餐,留在厝里看电视,以防万一出代志(出事情),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后埔村的村前村后都能见到骑着摩托车、身背大喇叭的党员义工黄希呆。 他借助大喇叭,通过闽南语顺口溜这种朗朗上口的方式,将疫情防控的科普常识编排成段子,走村入户宣传,让村民既听得懂,也记得住。“每天用大喇叭绕全村两次,一次要花一个多小时。”黄希呆说,村里的老年人不少,很多不会用手机,大喇叭让疫情防控信息能更有效地传递给大家。此外,他还负责村广播“天天响”,及时通报疫情,传播防疫知识,引导和教育村民做好自我防护。 听说村里体温检测服务站人员紧缺,他主动报名要参加体温检测,进行三班倒值班,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在企业复工复产关键阶段,他又积极进入企业,向企业主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帮忙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 感恩: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在疫情防控期间,村里干部都劝他:“您这样工作量太大,年龄也大了,不能这么劳累,要注意保重身体,这些工作就留给我们年轻人。”可黄希呆却坚持要出一份力。 “7岁时,我就成了孤儿,是靠党和政府以及邻里乡亲的照顾长大成人,我一定要回报社会。”采访中,黄希呆眼含热泪地说道。而他的这番话,其实早已体现在他的行动中。黄希呆20岁时,作为同安卫校第一届毕业生,将在学校掌握的大量医理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带回位于翔安新圩镇的偏远山村———后埔村,成为后埔村的第一个乡村医生。 身为一名乡医,黄希呆拥有一颗诚挚的爱心。从医51年来,他怀着满腔热情,扎根山村,守护乡亲,风里雨里随叫随到,俨然成了当地村民的“健康守护神”。退休后,他还积极发挥余热,担任起村里老年人协会副会长、关工委副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红十字管委会理事等诸多职务,无私地为乡亲们奉献着自己的力量。2019年,黄希呆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退休不退“志”,此次黄希呆主动投身防控一线,用行动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这既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坚持,也是“疫”线白衣战士的为民情怀。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