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早期华侨慈善家曾广庇 捐资创办曾营小学前身

2019-09-19 17:50:17林桂桢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李奇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心系祖国】

带头支援建设 兴办华人学校

曾广庇曾在龙泉巷居住过,图为目前龙泉巷保留较完整的明清古大厝之一。(杏林街道 供图)

尽管身在缅甸,但曾广庇心系家乡和祖国。《厦门市志》记载,光绪年间,曾广庇捐献巨资赈济河南水灾,得到清政府颁赐的“救饥济弱”匾额。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缅甸华侨们沸腾了,自发组织募捐支持祖国建设。曾广庇被推举为华侨国民捐总局局长,并带头捐献巨资,仅仅十个月就筹到捐款28万盾,获得孙中山以孙文名义的题匾一方和奖章一枚。

根据《集美区志》记载,曾广庇还在家乡捐资创立灌口安仁里公会,并专门购置了房产,将租金作为该公会慈善事业经费,用以资助老人和贫困生。

如今在仰光,仍有许多地方能找到曾广庇的印记。缅甸第一所华侨高中——华侨中学的主楼就叫“广庇楼”。根据集美区策划编写的《集美》一书,1920年,曾广庇将一块价值50万盾的地皮捐给华侨中学建校舍,支持在缅华人子弟上学。为纪念这位慷慨的慈善家,学校将中心地带的高楼命名为“广庇楼”,至今它依然屹立于仰光大金塔之区。

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曾广庇仍在捐资兴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曾广庇逝世,仰光华侨界举哀,在他的家乡,龙山学堂男女两校的师生自发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继承曾广庇的遗志,其后代又斥巨资捐建仰光大学体育馆。缅甸当局把他生前所居住的仰光西区大街命名为“曾妈庇街”。

【链接】

保护古厝侨居 打造文化名巷

现今,在曾营社区还留存着许多曾广庇的印记。曾广庇的百年故居在1958年曾是杏林工业区开发建设初期杏林工委的办公场所。龙山学堂的办学石碑已移至现曾营小学的广庇亭内。

新中国成立后,龙山女子学堂白天曾作为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接受早期教育,晚上“摇身一变”成为夜校成人扫盲班。在杏林工业区大建设时期,该学堂也作为曾营小学的教学课堂让工业区随迁子女及邻村孩子就学。

此外,该区域还存在许多闽南风格古厝和华侨文化遗址。如,旅缅爱国人士曾冠英(延丁)的旧居番仔楼、著名爱国华侨曾上苑故居、雕塑大师曾竹韶故居等。

不过,这些古厝有的被当地居民私用,年久失修出现了损毁。近年来,许多曾营乡贤和华侨宗亲奔走呼吁,对这些古厝侨居进行规划保护、发展利用。

民建厦门市委理论与会史研究会副会长黄坚定建议,以白泉为端、南浦为末,以华侨文化园为中心,以华侨名人名居、古渡遗址、信仰信俗场所为点,打造一条1500米连贯成线,“留住乡愁记忆、弘扬华侨文化、展示人文集美”的华侨文化名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