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习俗】 对月焚香祈好运 饮酒赋诗吃月饼 记者 龚小莞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介绍,闽南早年多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妇女、姑娘中秋夜要沐浴,然后在院子或厅堂对月焚香祝告,述说自己心中急待解决之事。又掷杯筊卜出“听香”的方向,悄悄出去在暗处窃听,当听到某些话语之后则可猜测所问之事的大约结果。如自己不能领悟,则把听来的话复述给社会阅历丰富的长辈,请他们代为解答。 闽南中秋还有祭祀土地公的习俗,即所谓“春祈秋报”。闽南以前稻米不足,地瓜、芋头是闽南人十分重要的主食,以致后来有人称闽南话为“番薯话”(闽南人称地瓜为番薯)。农历八月,番薯、芋头都成熟了,中秋祭拜土地公主要就用番薯、芋头,祭完以后全家一起吃番薯、芋头。 据说番薯内黄、芋头内白,寓有包金包银、发财致富的美好愿望。而这些金银财富正是托土地公所庇佑,因此八月十五得好好感谢一下土地公。 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郭坤聪告诉记者,闽南旧时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亲友或者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庭院或者家里喝茶赏月,互相祝福。 厦门人对于中秋的饮食也有一番讲究,他回忆说,小时候在中秋节最盼望的就是吃上月饼和糍粑。有些糍粑还加入蜂蜜、白糖或黑糖等馅料。古时的糍粑是圆扁状,发展到现在,糍粑更小、更软。 明末清初,厦门过中秋有点彩灯的习俗,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点彩灯。后来这一习俗渐渐淡化了。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也是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时候。闽南旧时多有诗社、书院、曲馆,人们常在此时饮酒赋诗,同时弹琴吹箫、演唱南音。 【欢乐博饼】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留学生博到状元 举着奖品绕场跑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李小庆 通讯员 吴江辉方芳)“我博到状元啦!”来自安哥拉的留学生卡佩特举着状元奖品,绕场跑两圈,这是他头一回参加博饼活动,兴奋得像极了足球赛场上进球的功臣。 昨晚,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中秋月·中国心·中华情”为主题的庆中秋活动。来自印尼、泰国、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肯尼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及我国港澳台学生近700名师生赏月博饼、吟诗对歌,体验闽南特色民俗文化,共庆中秋佳节。 李佩佩是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学员,她特意穿上民族盛装前来参加活动。“其实我不懂规则。”李佩佩第一次参加博饼,“但是跟大家一起玩非常开心,中国人特别热情、大方、友好,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我一定要多多体验中国的民俗文化,交更多的中国朋友。” “四个四!状元!”在一片欢呼声中,来自我国香港的苏卓立率先博得状元。“运气太好了,上去唱首歌回来就博到状元啦!”苏卓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在香港每年也过中秋,但主要是吃月饼、赏月,没有博饼。”苏卓立在校两年除了学习汉语知识外,还学习了剪纸、国画、书法等,并到泉州、长沙等城市考察学习,“我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内地发展的迅速,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
相关阅读:
- [ 09-13]今日中秋 | 小时不识月,惟愿终皎洁
- [ 09-13]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清爽”过中秋?此处有指南
- [ 09-13]劳动比赛过中秋
- [ 09-13]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亮灯
- [ 09-13]“迷你”中秋月现身“十六”正午 “空中追月”受热捧
- [ 09-13]百岁老人四世同堂过中秋:花好月更圆 国强家团聚
- [ 09-13]习声回响|同赏中秋月 感悟家国情
- [ 09-13]“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听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乡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