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去年,厦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不过,中小学校外培训市场需求依然庞大,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行业准入标准各异、监管难度持续加大、供需矛盾愈发凸显”……种种问题,引发不少政协委员关注。在今年即将召开的厦门“两会”上,民进厦门市委准备提交《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则准备提交《我市教育培训行业治理的相关建议》的提案。 提案建议,应该更加灵活得设置场地准入标准,满足不同规模办训需求,同时,做好家校衔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现状:市场需求庞大,准入标准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教育培训相关岗位人员超2万人,参培学生超30万人次/年,年市场规模超15亿,且以每年15%以上速度递增。而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培训市场背后,虚假宣传、收费混乱、老板卷款“跑路”、教师水平低下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去年,厦门市出台《厦门市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对校外培训机构六类不规范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并公布了首批32家“黑名单”,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民进厦门市委调查发现,由于中小学校外培训庞大的市场需求,整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整治对象多集中在证照办理方面的检查,而在场地、师资、收费、管理方面的整治仍难以有效推进。 其次,监管难度持续加大,大量不合规小微型培训机构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家庭作坊式”机构变得更加隐秘,监管难度加大,消防、食品安全等各类隐患及乱收费等问题更加突出。 建议:灵活设置准入标准,设立综合治理中心 针对整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两个提案都认为,从政府监管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场地、消防、食品等方面确保安全底线,排除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场地准入标准可以更加灵活。 其中,民进厦门市委建议以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作为办学的底线指标,满足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办训要求和社会需求。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则建议办学许可的校舍面积可适当下调至200平方米,同时要求生均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在招生和宣传方面,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招生简章进行备案时,应该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退费、保证金制度及办法等内容。师资条件方面,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在持“证”上岗的硬性要求上,需要制定相应缓冲及过渡政策,另一方面引进认证制度。 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上,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建议,要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消防、公安、工商、税务等各部门,在区一级成立教育环境综合治理中心。 民进厦门市委则建议,由市区教育部门指导推动成立“教育培训业协会”;形成内部规范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项培训提升机制;创设中小学教育内容辅导。同时,建议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分别设立“民办教育管理处”与“民办教育管理科”,实现对民办教育的专门化专业化管理。 |
相关阅读:
- [ 12-29]厦大发表声明:从未举办任何形式的自主招生考试相关培训
- [ 12-27]厦马志愿者接受培训 为明年厦门马拉松赛做准备
- [ 12-25]厦门湖里母婴护理师培训启动报名 辖区居民可免费参与
- [ 12-24]2018年集美区工会干部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开班
- [ 12-24]金毛被宠物店培训丢了 厦门一市民获赔1.6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