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时政> 正文

栉风沐雨四十载 改革开放40年厦门同安区发展纪实

2018-12-17 08:20:52吴耀东来源:厦门网责任编辑: 段马水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穷乡变富壤 绿色发展带动百姓富生态美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1986年4月7日,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前往全市最偏远的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调研。针对山区村发展的实际,习近平因地制宜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发展思路,即山上植树造林,山下种果种茶,发展多种经营。

这一思路,指导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这两个村子都“穷乡变富壤”,山上造林“戴帽”4100亩,山下发展茶园6000多亩,打造“一村一品”。近五年,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番。

这一思路,为同安北部生态农业建设指明方向。1986年以来,同安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15.5万亩、发展龙眼、茶叶等经济林面积3.5万亩、林相改造及林分修复造林5.5万亩次。同安的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36.3%提高到2016年的53.44%。

沿着习近平同志当年谋划的方向,同安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富美同安”建设,励精图治,北部生态农业区初步建成厦门大特区的“后花园”和绿色屏障,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初具规模,集生产、生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功能初步显现。

如今,同安农村穷乡变富壤,旧貌换新颜,都市农业稳步发展,积极探索“公司+股份合作社+农民”等产业模式,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增至12个,“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4个;顶村村、军营村、郭山村、白交祠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顶村村和五峰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岁月更迭,有一种颜色历经时间淘滤而愈显珍贵,那就是绿色。作为全市森林覆盖率最高、流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近年来,同安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率先全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全覆盖,建立四大环保督察机制,实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52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方位开展流域治理、小石材综合整治;6个镇、70个村获评“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村”,同安区获评“国家生态区”荣誉,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市前列。

绿色发展带动百姓富生态美,绿色生活折射美好图景。

福祉惠百姓

在各领域书写

温暖幸福答卷

生病了,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能上门,这是很多人梦想的场景。如今在同安,这样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

2017年同安区有16.79万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45.39%,签约覆盖率居全市第一。通过签约和预约服务形式,为社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无处不在、体贴入微的家庭医生,得到了同安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居民拥有家庭医生,只是同安区委、区政府改善民生的一个侧面,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然惠及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体现在我们心之所往、目之所及、身之所至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40年来,同安大力扩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区已形成了涵盖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皮肤防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为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均平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3.34岁提高到2017年的78.05岁。

40年来,同安的学校样貌变化日新月异,新建校硬件软件设施及配套方面的提升,为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随着同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同安新建、改扩建众多学校,2017年,同安区累计投入3.26亿,完成31个教育项目,增加幼儿园学位1920个、小学学位6300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比例达98.7%,高考本一上线率完成市定任务的113.4%,常年保持“100%上大学”。

40年来,同安养老事业逐步向前,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区已运营4所社会养老服务机构、51所农村幸福院、5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全区拥有养老床位数1786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8床,实现社区(含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全覆盖。

40年来,同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建成同安文体中心、梧侣文体中心、少儿图书馆等文体设施,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居)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与功能完备率均达到100%,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综合利用,有效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圈”,城乡居民可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和谐,民生无忧,幸福可期。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