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心讲述身边的养老故事。 妇女主任讲养老 接地气的宣讲引发共鸣 “我来领被征地农民保险养老金呀。政府推出的这个政策真是好,每个月准时发放养老金,比亲生儿女给钱还准时。”这是陈红心到灌口农商银行办事情,听到的两个老人对话,她把这些大白话都带上了宣讲台,说给大家听。 陈红心是灌口镇顶许村的妇女主任,一开始准备去宣讲,还有点不自信。“其他宣讲员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播音员和记者,我心里有点压力。”在选题上,陈红心就碰了不少壁,后来有人指点她:你就说你专业上的事情。于是,她把宣讲题目定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用最接地气的笔触写下身边的真实养老故事,结合集美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绿洲计划”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 在不同的场合,陈红心也采取不同的宣讲策略。比如,进后溪镇的农村,她就用闽南话宣讲;到社区书院,就改用普通话。3个月以来,陈红心一共讲了20多场,宣讲之余她也认真听别人的故事,场场都有收获。 陈红心自己都想不到,如此接地气的宣讲起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东宅社区专场宣讲结束后,有好几个老人拉着陈红心的手,讲述享受到保险金后的幸福生活,说宣讲真是讲到他们的心里去了。 “自己手里有点钱了,不用向儿女伸手,自己想吃啥就吃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不怕有个病拖累家庭。”这样直白的“土话”,或许就是老百姓对集美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大赞许。 杨跃强宣讲家乡的发展故事。(受访者供图) 青年宣讲员 乐做父辈的“代言人” 新源小学的教师杨跃强是中文系科班出身,文学作品经常见诸报端,外加多年的从教经历,使他成为集美区百姓宣讲团中讲故事的个中好手。他毕业于集大,留在集美工作,集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杨跃强的宣讲故事从家乡同安白交祠村讲起,带领大家从一个小村子的发展变化“管窥”厦门改革开放的成果。 出生于1989年的杨跃强,是集美区年龄最小的宣讲员之一。对过去贫穷闭塞的日子,他没有亲身体验,但他想做父辈的“代言人”,发挥语文教师的专长,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 为了做好宣讲,杨跃强每个周末都回到家乡,“采访”曾任村支书、在村里党龄最长的爷爷,帮爷爷把自编的闽南话版褒歌变为普通话。他还跑去叔叔家,了解叔叔当年出山闯荡的故事,这些都成了宣讲稿中的鲜活素材。 为了让宣讲活跃起来,杨跃强很会调动气氛。进村居宣讲,杨跃强的宣讲故事里就有不少“捞饭”“灶台上高高挂肉”等古早生活场景,引发老人的共鸣;在学校面对老师和孩子,他就侧重讲自己的求学经历。 参加宣讲以来,杨跃强更有意识地关注起村里的老年群体。同学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你不说我都知道你要写什么,你的视角就在村里。” |
相关阅读:
- [ 11-06]趁人酒醉未醒集美一酒吧员工顺走手机 隔天就被捕
- [ 11-06]厦门集美乐海社区书院举办心理辅导课 开拓青少年思维
- [ 11-06]厦门集美盛光社区书院举办摄影课程 教居民 “玩”手机
- [ 11-06]集美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 [ 11-06]集美区检察院无偿献血活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