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运车上摆放了多个垃圾分类桶
东南网8月8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刘玮)“叮铃铃铃……叮铃铃铃……”近期,在厦门市思明区的部分街道每天都会两次响起如此清脆的铃铛声,沿街的商户们都知道这是思明区的环卫工人们开始沿街收运商户垃圾的“信号”,大家闻声而动,纷纷将分类好的垃圾提出店面直接投放到收运车上的垃圾分类桶里。“我们再也不用带着一大袋垃圾‘奔波’寻找投放点啦!”鹭达眼镜的店员林小姐高兴地说道,这也是大多数商户的心声。
据了解,住建部通报2018年第二季度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厦门垃圾分类在4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思明区作为厦门市垃圾分类的先行先试区,更是在8月1日率先拉开了垃圾分类盲点区域扫除行动的帷幕,首次试运行线路在禾祥东西路沿线,涉及鹭江、开元、梧村三个街道,共1076家店面。实行定时、定线路收集,由作业单位上门收集垃圾,并督导店面做好垃圾分类。单行道路靠右侧作业,左侧的垃圾产生单位须配合送至停靠点进行投放;双向道路,收运车辆实施循环收运作业。
“本次垃圾分类盲点区域扫除工作主要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将强化促进措施,提高责任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完善收运体系,力争在半年内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盲点区域扫除工作。”思明区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陈荣君介绍到。
另据了解,为减少对市容环境的不良影响及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结合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经营开放时间,试运时间设在中午1:30-2:30,夜间8:30-10:30沿街进行收集。
沿街商户自觉摆放两个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
上门收运
商户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养成
中午13:35,当铃铛声在禾祥西二路响起时,沿街的“502花生汤”店的老板杜先生连忙将一大桶装着快餐盒的垃圾袋拎了出来,走到垃圾分类收运车边上,将垃圾放进车里的其他垃圾桶里。一旁的水果店也自觉将水果皮等垃圾及时扔进收运车上的厨余垃圾桶里。
“以前我们店里就一个大垃圾桶,不论什么都往里丢,收垃圾的时间也不固定,大夏天垃圾桶一旦满了,不仅难看而且味道也不好闻,现在收垃圾的时间固定了,我们也能很好地配合进行垃圾分类。这样的做法持续进行其实也没多久,但我们自然而然地也养成了习惯,这对咱们思明的垃圾分类是很有好处的。”杜先生对上门收运的作法十分支持。
其实,上门收运垃圾,不仅改变了商户垃圾投放的习惯,还可以有效解决门前三包中乱丢弃、在门口堆放的现象。收运中,工作人员指导、协助商户正确投放垃圾,还会检查垃圾包内的垃圾是否有混装现象。对于已分类商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未分类商家进行指导和督促,普及垃圾如何分类,要求商家下次做好分类,商家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思明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督导员也几乎每天随着收运车上门,向商家分发《思明区关于禾祥东西路沿线生活垃圾试行定时上门分类收运的告知书》,同时督导垃圾分类。地毯式的宣传,对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盲点区域扫除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商户宣传垃圾分类
拒绝任性
垃圾分类法制保障日渐完善
《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去年9月10日实施以来,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有了坚强法制保障,阶段性成效显著,但也碰到一些问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不高、覆盖面不广、市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不强等,然而最大的问题还是法制难以真正落地。
“目前,垃圾分类尚在推进阶段,倘若按照法规大面积的处罚显然是不合适的。”思明区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目前,思明区已经逐步建立拒收制度,收运工作人员将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督导作用,及时劝导不分类的情况。同时,建立分类台账,对拒分类的、垃圾落地的,进行拍照取证,配合区执法局、街道等相关部门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对屡教不改者,将《责令改正通知书》移交至辖内执法中队进行立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