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跨度 学生提前适应社会 “在企业和学校学习是完全不同的状态,这次实习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集美职校2016级工程机械专业的段华星说,实习之前,他完全没想过工作时的状态会是怎样的。 段华星和小伙伴想象中的实习就是打打杂,轻轻松松混过去。然而,当段华星进入企业实习后,才发现“实习是认真的”。 每天早上7点,林德叉车的班车会准时出现在集美职校门口,由学校老师带队,经1小时车程到达企业。随后,林德叉车培训中心的专业培训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企业有基本认识。 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专业,大家被分到不同车间,而段华星被分到了精整部分。“车间会有老师傅一对一进行指导。”段华星说,虽然工作不难,但刚开始时很不适应,无法跟上工作节奏,融入企业文化氛围。 其实,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实现从学生思维到企业思维的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企业和学校合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跨度时间。 “从学校到职场,学生要进行思维与行动方式的转换。在真实工作情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岗位工作技能,更可以了解真实产品制造过程以及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过程知识。”林德工业技术培训中心资深培训师杨锦辉说,在企业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导入企业精益生产的理念,了解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提前认知企业,了解专业就业方向,能够更好地熟悉和适应自己的职业要求,为以后真正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双轨推进” 共育多能化人才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享有颇高的知名度。以“学生+学徒”的培养方式,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的欢迎。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是渗透式的培养,即从入学那天,企业就参与进来,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学习、实践。 企业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主体,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能被社会所需。集美职校实训中心的廖婉灵老师表示,德国“双元制”虽好,但他们也没有照搬,而是根据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满足未来企业需求为目的,在“双元制”的模式之下,进行调整创新。 “企业提早参与到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对企业而言更能培养出职业认同感强、工作稳定性好、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杨锦辉说,相较于社会招聘,企业参与培养的学生,对企业文化认同度高,他们在日常的实习中,就养成了精益理念,工作效率和协调能力远远大于直招工。 廖婉灵表示,学校希望通过“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培育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多能化人才。 |
相关阅读:
- [ 07-10]集美中小学生太空丝瓜种植比赛颁奖
- [ 07-10]集美区加大对非遗、文物的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 07-10]集美区推出“四个一”模式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 [ 07-10]集美小学生柯宏烨玩起来很嗨,静下来看书时废寝忘食
- [ 07-10]集美科普公益课走进浔江书院 传播美育新观念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