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粽怀”的妻子洪淑茹在包粽子。记者 白斌斌摄 肉粽图片。白斌斌 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白斌斌) 柴火炒的肉粽米、40年不变的肉粽馅料……马巷“肉粽怀”一家在对待做粽子这件事上,“固执”得可爱。不知是否认识“古早味”这个词,可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当下所有餐饮从业者大力传承的标签。 端午佳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家户户,各有各的滋味。在“美食重镇”马巷,有这样一颗40年不变的粽子,它来自“肉粽怀小吃店”。小店最初的顾客早已当上了父亲,当上了爷爷。这个粽子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固执的父子,父亲陈再成,儿子陈开怀。 一锅油饭炒了40年 木柴燃烧的声音吱吱作响,火苗贪婪地舔着锅底,仿佛想一跃便尝到锅中米的芳香……每天早晨,陈再成守着他的柴火灶,娴熟地添火、加料,看着一整锅的糯米从白色变成略暗的金黄色,再将它们盛起,交给老伴和儿媳妇,包成粽子。 这样一锅油饭,陈再成炒了40年。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马巷这个千年古镇,唤醒了这里的商业氛围。在身边人都勤恳务农时,陈再成坚信“民以食为天”,用一根扁担挑起煤炭炉子,开始在自家巷子口卖咸稀饭。 “以前吃粽子不像现在这么频繁,只有农历五月、七月才做。平时有人吃,但没人卖。”看中这一市场需求,陈再成寻思着顺便卖点肉粽。当时的他不懂肉粽米的做法,就将满月宴油饭的做法直接复制到了肉粽米上,再搭配上卤肉、香菇、鹌鹑蛋、虾米、腊肠等;他不懂如何用粽叶将油饭包严实,就将岳母请到家中来“授课”。卖肉粽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不会烹饪的妻子也加入学习。后来,“一人炒饭一人包”成为夫妻俩的固定模式。 |
相关阅读:
- [ 06-16]海沧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精彩展开
- [ 06-13]看包装辨颜色挑选粽子有窍门 建议市民从正规渠道购买
- [ 06-13]厦门市面粽子合格率99.21% 抽检127批样品1批次不合格
- [ 06-14]端午节要有精神的充盈
- [ 05-31]喜迎端午更要巧赋新意
- [ 05-31]端午节文化不应只是“吃文化”
- [ 05-31]端午节要包好“文化粽子”
- [ 05-30]同安凤山社区居民志愿者包粽子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