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肖雨江 肖玮 胡晓琳)出口退税,一直是外贸政策红利中的“主角”,也是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 昨天,导报记者从厦门市国税局获悉,为了让更多正规企业快速顺利享受政策红利,减少或杜绝不法企业钻空子,如今,厦门国税深化“出口退税大数据”管理模式,促进大数据应用与退税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创造退税管理新生态,取得良好成效。 56户 “大数据”锁定“嫌疑人” 去年9月,厦门市国税局构筑的出口退税“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从而实现了出口业务各环节信息一体化共享。 厦门国税人员表示,通过建立预警指标模型,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形成风险疑点,锁定“嫌疑人”。然后,调查人员对风险疑点开展科学研判,更清晰、更全面地来还原出口业务的全貌,同时对风险疑点进行等级归类,确定风险级数,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大数据”不仅让筛查出口退税业务更加“智慧”,还提升了税收征管的“精准度”。通过“大数据”平台,将筛查到的疑点进行罗列、整合,对存在进、销项异常等情形的,在发函调查时将疑点线索一并告知征管部门,提升征管部门疑点排查的针对性,提高征、退税工作的紧密度和精准度。 据悉,截至目前,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发函调查工作,征、退部门紧密协作,确认异常出口业务56笔。 500多万元 日常管理也能多部门联动 “大数据”时代,税务部门在打击出口骗税活动的工作中,也变得更加主动有力,不再“孤军奋战”,他们通过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充分运用“第三方”数据,开展出口退税日常管理工作。 厦门市国税局加强与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的交流,通过与退税申报数据及时比对,对高风险疑点及时开展核查工作,防范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 比如根据跨部门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厦门市国税局退税调查部门人员发现,厦门某出口企业的大量出口业务未收汇,立即将其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发现该公司的办公场所及人员配备情况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还有高达630多万美元的出口业务未按规定收汇,随后,该企业相关信息和线索被移送稽查部门立案查处。 2017年以来,厦门市国税局出口退税管理部门通过跨部门大数据分析,查处5起逾期收汇,收回退税款500多万元。 98名 四部门协作打击犯罪 有了大数据支撑,厦门骗税和虚开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极大遏制,厦门国税局牵头,联合厦门市公安、海关和人行,出重拳、亮利剑,维护了经济秩序和税收安全。 据统计,2016-2017年,厦门立案侦办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案件90起,查处涉案金额147.6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90人,移送起诉98人。同期人民法院审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骗取出口退税犯罪34件,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近20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1人。 去年8月,厦门市国税局成功查处厦门琪润贸易有限公司骗税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经查实,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厦门琪润贸易有限公司在没有真实购进和出口货物的情况下,采取伪造货物买卖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假结汇等方式假报出口,累计向税务机关申报退税8575.95万元。 厦门市国税局追缴该公司骗取的出口退税款8039.43万元并处一倍罚款,不予退税536.52万元,依法停止该公司出口退税权3年,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98件 公布“黑名单”案件98件 严厉打击涉税犯罪的同时,厦门市国税局还积极参与涉税信用体系的建设,严格落实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 据介绍,截至2018年5月31日,厦门国税已累计公布98件“黑名单”案件,其中,8户“黑名单”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被撤出公布。 据悉,厦门税务部门累计向33个市直机关推送联合惩戒信息2580户次,已在多个惩戒范围领域取得明显成效:90名“黑名单”当事人被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16户“黑名单”当事人被禁止其适用海关认证企业管理;24户“黑名单”当事人被限制融资授信;19户“黑名单”当事人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被降为D级,同时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64户黑名单当事人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等方面被有关部门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 随着各类联合惩戒措施的出台,当前黑名单制度跨部门协作和限制范围不断扩大,今年5月份起,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将被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和动车一等座、卧铺和高铁等,真正实现让涉税失信寸步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