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沧区委宣传部与厦门日报社合作,在“家访”大型策划栏目中特别设置的《耕读海沧家风佳话》栏目继续进行。本周,本报记者走进两个定居在海沧的“新厦门人”家庭。 一个是小家庭,笑声朗朗——母慈子孝,一家三代同心做公益,为海沧的建设尽绵薄之力;另一个是大家庭,歌声悠悠——来自各地的“新厦门人”在海虹社区组成合唱团大家庭,为传诵海沧的好家风,放声歌唱。 无论是笑声还是歌声,我们都从中听见了家庭的和美与欢乐。延续千年的耕读文化,悄悄地浸润在这些“新厦门人”的家庭之中,孝老爱亲的他们,为海沧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区,增色添彩。 海沧的家风佳话,我们一起来聆听,我们一起来传颂。 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同做公益温暖他人 主题词:同心 ●出镜家庭:汪美娥,54岁,江西上饶人,新阳街道兴旺社区“新厦门人”妇女互助俱乐部会长;丈夫郑荣根,56岁,海沧东孚禾一美术学校行政人员;儿子郑磊,33岁,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儿媳林莉莉,30岁,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员工;孙子郑子轩,4岁。 ●家庭住址:杏林南路大唐世家小区 ●新愿:希望新阳书院越办越好,希望家庭永远幸福美满,儿子媳妇能为厦门多做贡献。 汪美娥一家与记者(右一)合影 “叔叔您好,请往屋里坐。”房门打开后,一名不足1米高的小男孩,大方地邀请记者进屋。他随后跑进厨房,端出刚切好的水果。“不好意思啊,刚在整理活动方案。”汪美娥从屋里走出来,一边向记者表达歉意,一边看见小孙子已经安排妥当,忍不住把他抱起来亲了一口,还竖起大拇指。 “这套房子是去年刚买的。”说起房子和家人,汪美娥打开了话匣子,“装修时,我和爱人想过来帮忙现场监督,被儿子和儿媳‘拒绝’了。他们俩啊,总是不让我们两个老人碰一点重活。”她接着说,“儿子和儿媳真是特别孝顺,做饭、洗衣这些活,一般是不让我碰的,只是一个劲儿地叫我和老伴多看电视、多出去走走,生怕我们累着了。”汪美娥笑得合不拢嘴,她还说,小夫妻俩一到假期,还抢着要带他们老两口出去玩,“现在厦门和周边的地方,我们基本上都玩遍了。” “除了带孙子,做义工就是我最大的事业了。”汪美娥说,2013年她来到厦门,到街道的新阳书院从事志愿者工作,“平时,我们就是陪社区里的老人说说话、散散步。”到了2015年下半年,新阳街道兴旺社区“新厦门人”妇女互助俱乐部成立,汪美娥被推选为会长。汪美娥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任何事都是亲力亲为,“经常组织一些关爱老人的活动,例如举办美食节,让会员们一起动手,为敬老院的老人准备可口的餐食,还会表演一些节目,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别看我们是妇女俱乐部,男会员也不少,我老伴和小孙子,就是其中两位活跃分子。”汪美娥说,老伴郑荣根对她从事义工活动,真是鼎力支持,“儿子儿媳平时忙,但周末如果有空,也常常穿上红马甲跟我一块去。”她说,有一次去海沧一家农场做义工,午后气温逾40摄氏度,有些年轻人都扛不住,可是郑荣根依然在烈日下帮忙搭架子、除草、施肥,晚上回家脸部都被晒得脱皮了。而小孙子也很喜欢跟她去做义工,不但会帮忙捡垃圾,还懂得把切好的水果递给环卫工人吃。 “厦门市最美家庭”的牌子,被摆放在汪美娥家中电视柜里最醒目的位置,旁边还有一张儿子儿媳抱着孙子的合照——一家人,一条心,和和睦睦的他们羡煞旁人。“儿子在厦大读研究生,毕业后与儿媳一起在厦门买了房子,也算扎根厦门了。”汪美娥说,厦门真是一座美好的城市,他们一家作为新厦门人,会继续同心做公益,将小家的温暖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让城市与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相关阅读:
- [ 05-13]公益推动阅读 厦门大型公益徒步活动参加人数近300人
- [ 05-10]公益广告进校园重在以德育人
- [ 04-03]捐赠2500万元助力公益事业 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在厦成立
- [ 04-02]“益”起结盟 “益”起暖城 厦门首个微公益联盟成立
- [ 04-01]厦门微公益联盟成立 将引导更多爱心品牌加入其中
- [ 03-10]退休老奶奶当义工做公益 3年花掉5万多元退休金
- [ 03-01]翔安大嶝岛青年用自家新房打造公益图书馆
- [ 02-28]厦妇联举办公益创投培训 助力妇儿家庭领域服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