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形象 成为鹭岛美丽风景线 2017年10月1日,“鹭江80”客船试运行。(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转变,对于旅客来说,他们会在船票和渡轮的变化中寻找,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轮渡服务和文化的提升。 家住杏林的市民骆先生,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收藏家。在他的藏品中,有各个时期的轮渡客票。骆先生说,他最喜欢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张票:这张票白底、玫红色的图案,用版画式的线条勾勒出日光岩、钢琴码头和厦鼓海峡上的一艘渡轮,加上海鸟飞翔,别有意境。骆先生喜欢这张票的理由很简单――相比之前毫无设计感的简单字票,这张票是一次飞跃。 黄碧玉1978年来到轮渡,作为“老票务”,她经手过纸质票、塑料票、金属票、电子信息代币、e通卡、月票。前一阵子,退休的她去码头坐船,发现实体船票已经基本消失了――实名制购票、人脸识别,用身份证就能过渡,让她很感慨。 承载着服务、行走不同航线的渡轮,也经历着一次次的蜕变、升级。轮渡退休干部林跃真清楚地记得,1976年,轮渡开始大幅升级码头和船舶,那是他最高兴的一件事――这些四面通透的铁壳大船,客位达到500人以上,彻底替代了以前又小又闷的木质船,外观也特别漂亮。从那时开始,渡轮,开始成为厦鼓海域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后轮渡的新形象,船型沿用至今。 时间进入本世纪初,轮渡还建造了我市第一艘仿古船“成功游一号”,船身精致、古纹花样活灵活现,谢隆瑞给这艘船拍的一张照片,成为首航船票附赠的明信片――这艘船的运营主体波塞东海上旅游有限公司,由厦门轮渡和民营资本共同出资组建,这种将国企优势和民企机制结合、共同做大旅游市场蛋糕的做法,在当时是一种率先尝试,为后续厦门轮渡深耕旅游市场奠定基础。 深挖文化 跨入旅游发展新时代 厦门轮渡去年投用的商务候船室。(厦门轮渡供图) |
相关阅读:
- [ 05-14]昨晨一女子在轮渡附近不慎落海 路过游客果断跳水救人
- [ 04-28]65周岁以上台胞可办理敬老卡 刷卡乘公交、轮渡免费
- [ 03-19]男子喝了点酒不小心坠入海中 轮渡工作人员合力施救
- [ 02-01]春节期间轮渡客票全部上网销售 2月1日上午9点开卖
- [ 01-10]今日雨雾天气仍将持续 轮渡厦金航线一度停航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