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色环保渐成清明祭扫新风尚
2018-05-17 20:15:18张大川、王路路来源: 中国文明网责任编辑: 李霖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华社西宁4月6日电(张大川、王路路)清明节,青海省西宁市西山公墓里柏树成列,“祭祀献花”“防止火灾发生”等横幅随处可见,前来扫墓的市民或手捧鲜花,或携带盆栽,成为清明祭扫的新风尚。 在西山公墓工作十余年的王先成告诉记者,今年从春分开始,前来扫墓的市民渐渐兴起使用鲜花祭扫的风气,少数焚烧冥币祭扫的市民,焚烧量也明显减少。 清明前后西宁风盛,“以前一到清明节,前来祭扫的人都提着成捆的冥币,焚烧之后的灰烬吹得墓区里到处都是。今年很多人过来就献个花,清洁人员等花干了之后收拾干净就好了。”王先成说。 在公墓附近经营祭品店的张霞表示,虽然现在香烛和冥币都还在卖,但都是岁数比较大的人才买,购买量也不多,年轻人过来基本都是买鲜花。 “去年清明节在网上看到许多‘文明扫墓’的帖子,自己也就开始用献花去替代烧纸。”前来扫墓的市民蔡女士说,现在不只是网上,墓区里也张贴有宣传标语,越来越多人认可献花等更为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 记者了解到,除献花这种被广泛接受的祭扫方式外,其他一些绿色祭祀方式也逐渐进入市民视野。在西山公墓里,一些墓碑前摆着绿油油的盆栽,看起来比鲜花更有生命力。 由于不少西宁市民因外出无法在清明为逝者扫墓,便将目光转向线上祭扫活动。受访者告诉记者,身边有不少朋友选择参与网上追思会或者在朋友圈里为逝者点长明灯,还有在线上用多种方式祭奠英烈。 此外,青海为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和文明殡葬,出台了《青海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试行)》,力图通过政府财政奖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实行绿色殡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 根据该办法,该省城乡居民丧属在核定生态公墓区范围内骨灰撒散、骨灰不装盒或使用可降解骨灰盒深埋且不硬化不留坟头不竖碑的,可获奖励3000元。该办法还要求青海各市(州)结合当地实际,对一些地区群众长期选择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国家节地生态安葬要求的葬式,积极出台奖补政策措施。 “生态节地安葬已被列入乡镇目标考核任务,党员干部也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尊重民族习俗的前提下,推动生态节地安葬的落地。”海东市平安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兴说,海东殡仪馆将在6月初举办生态安葬活动,城乡居民丧属可以报名免费树葬、鲜花葬等,现在陆续已有客户咨询。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