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宣传 支持创办《夕阳红周刊》 在记者的印象中,林源满头银发,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去年市老年基金会换届选举,连任四届会长的他任期届满,光荣卸任。虽然腿脚不便,心脏还搭着支架,但在林源病情恶化住院之前,每当记者来到厦门市老年基金会,还总是能见到他。当问起为什么不多在家休息时,林源笑着说:“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就想来基金会看一看自己有什么能做的。我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虽然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但是林源每次见到记者都会亲切地询问最近的工作情况,他也经常鼓励记者说:“我看到《夕阳红周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你写的,写得不错!” 2013年,得知海西晨报社要创办厦门第一份老年报,厦门市老年基金会第一时间支持和响应。2013年12月7日,由厦门市老龄办、厦门市老年基金会、海西晨报社共同创办的《夕阳红周刊》正式“诞生”。林源在创刊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说:“我发自内心地欢迎《夕阳红周刊》诞生,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厦门的老年人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刊物。” 在林源看来,《夕阳红周刊》正是展现老年人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为宣传老年人的工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不仅能秀出老人们的多彩晚年,更重要的是,能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该刊物,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他表态:“市老年基金会将全力配合《夕阳红周刊》的宣传报道工作。” 亲力亲为 创立市老年基金会 2006年,市老年基金会荣获省“八闽慈善奖”,2009年荣获“福建省第一批5A级基金会”称号,2012年被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8个单位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而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闪亮的名字———林源。 虽然已经高龄,但是林源一直忙碌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事事亲力亲为。他四处奔走为爱心护理院改扩建工程筹集资金;在“莫兰蒂”台风过后,第一时间到社区老年活动点慰问、帮忙;在建设困难失能老年数据库时,他出谋划策;在春节、重阳节到困难的老人家中慰问,哪怕是到偏远的岛外农村,都少不了他蹒跚的身影。 1991年,时任厦门市老龄委主任的林源提议成立老年基金会。1992年8月,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林源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老年基金会。在市里批给基金会50万元启动资金的基础上,经过25年的自行资金筹集和造血增值保值,基金会资产总额已增至去年底的1.64亿元。市老年基金会在帮扶工作中主要发挥了雪中送炭、拾遗补缺的作用,把钱用在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身上。 始于1999年的助养特困老人活动,一直被困难老人视为福音,被群众誉为“银色希望工程”。到2006年,林源提出,把特困老人作为帮扶的重点,主要对象是因患重病或突发事故造成的特困老人。2013年,林源又提出把困难失能老人作为帮扶的重点。自2013年以来,市老年基金会每年老年节、春节为全市困难失能老人发放护理补助金和护理用具。 |
相关阅读:
- [ 10-28]第二届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开幕
- [ 05-17]厦门市老龄办开展“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周”活动
- [ 01-12]第二届海峡两岸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厦启动招商招展
- [ 12-15]厦门老龄事业经验将在全省推广 省人大常委会征求建议
- [ 11-23]集美区老龄办成立银龄公益讲师团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