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3日(福建日报记者 谢嘉晟 林泽贵)十年前风风火火的厦门“农改超”,在刚过去的2017年,以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耳目一新的2.0版亮相宣告落下帷幕。根据夏商集团的口径,今年内还将参照松柏模式改造9家农贸市场。 “农改超”走到尽头,2.0版的农贸市场或许才是助力消费升级的未来。 2.0版农贸市场出现 厦门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的2.0版,为走到尽头的“农改超”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走进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跟厦门其他农贸市场相比,只见这里摊位有序,地板洁净,灯亮如昼。而不少传统农贸市场,一旦遇上雨天,阴暗如夜,地板脏得甚至不敢伸脚,很难勾起购物者逗留的欲望。 此外,2.0版还显著有别于传统农贸市场的地方: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配套了可溯源食品监管体系。 “一是高大上,二是信息化。”厦门市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丁辉如此描述2.0版农贸市场的主要特点。 据丁辉介绍,去年厦门关于“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标准”的定义中,始有1.0版和2.0版的说法。 早在2011年,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已经有过一次改造,被定义为1.0版,它同样可以让购物者体验到整洁有序,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再度改造的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是至今为止厦门2.0版农贸市场的唯一样本,于2017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 逛农贸市场逛出商场般的体验,或许正是厦门农贸市场升级硬件助力消费升级的方向所在。道亦有道经济留意到,在2.0版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投入使用不久,相隔不远的乐添农贸市场也投入巨资对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 不少经营者由衷感叹:“再不改造,客人都跑到松柏市场去了。” 夏商松柏农产品市场属于国有性质,由夏商集团统一管理,乐添农贸市场则属于民营,两家同在松柏片区,仅相隔一公里之遥。乐添的快速反应,从侧面上反映了厦门2.0版农贸市场的深入人心。 据夏商集团方面透露,今年厦门岛内还将有9家农贸市场列入提升改造范围。 农贸市场的不可或缺 无论厦门,还是国内很多城市的农贸市场,其实都曾有过不止一次的改造探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农改超”。 “农改超”试验始于福州,厦门2006年启动试点,由于“市场空位较多”,莲花农贸市场二楼最先响应“农改超”引入超市。2007年,厦门全面启动“农改超”,夏商集团旗下的民兴超市和新华都购物广场成为最早的参与者,先后参与改造了厦港、官任、美仁宫等几地农贸市场。 风风火火的“农改超”并没持续多久,在完成岛内岛外数家农贸市场的改造后,“农改超”渐行渐远。直到2011年,“提升改造”正式替代“农改超”。 从商业形态上看,存在即合理,农贸市场显然是现代商业“必要的补充”。 有业界人士指出,大型商超满足的是大宗采购需要,社区便利店解决家庭日常急需。而“农改超”正处于二者之间不尴不尬的中间位置,有超市的新鲜,也具备社区店的一定便利,但也集中了二者的短板。 超市不能讨价还价,农贸市场则有浓郁的人情成分,例如买把青菜送点葱蒜再正常不过,超市葱蒜得另外买,并且一次必须买一把,不够人性化。此外,买个菜要排半天队结算始终是个麻烦的过程。 这就注定,农贸市场必然是超市和便利店的“有益补充”,谁也替代不了谁。 “农改超”为何水土不服 不可否认,“农改超”有积极的一面,提高了农贸市场的品位档次和消费品质,将分散的个体经营变成有规模的法人经营,便于部门监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菜篮子”市场的脏、乱、差问题,推动了消费硬件的升级。 但争议亦不少。 业界认为,“农改超”成了商家占领市场资源的一次极好机会,农贸市场的资源有限,并且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介入的商家既占领了市场阵地,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 “农改超”也是个敏感的区域,它首先触动了农贸市场里个体工商户的神经。个体工商户素质普遍不高,到农贸市场干起早贪黑的营生已是不得已而为之,参与改造的商家虽然可以优先安置下岗个体工商户,但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就业与自主创业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即便以个体经营的方式进入“农改超”,商家实际上又成了二房东。 因此,“农改超”从一开始就必须直面个体工商户的下岗问题,事实证明,农贸市场在解决“弱势群体”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散经营是中国农产品供应的显著特点,这就很难保证超市只需跟一家农场合作,就可以采购到所有的农产品,只要存在中间环节,超市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始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难体现价格优势;而农贸市场生鲜屠宰和讨价还价的优势,又是生鲜超市难以比拟的。”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对于夏商集团来说,松柏农产品市场的改造实践,或许将走出一条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