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曾文慧)2017年刚刚离我们远去,在这一年中,你对厦门气候有什么印象?对炎热的夏天还印象深刻吗?降水是不是变少了呢?昨日,市气象局发布了《2017厦门气候公报》,晨报以大数据的方式为您梳理2017年厦门天气的那些事。
热
去年厦门平均气温创新高
去年是厦门史上最热的一年。是不是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气候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
根据《2017厦门气候公报》里的统计数据,2017年岛内外年平均气温均异常偏高,创观测历史极值。
2017年1月-12月,厦门岛内外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1.8℃和22.8℃,比起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年平均气温,分别高出1.1℃和1.4℃,均创下历史最高值。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第二高纪录,而冬季厦门岛内外平均气温分别为15.3℃和16.2℃,均异常偏高,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那去年厦门的“热情”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高温天数多。厦门站高温天数(日最高气温超过35℃)达7天,比常年多约3天。同安站高温天数46天,创历史最多纪录。
其次,强度较强。同安9月和10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37.0℃和36.3℃,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持续性高温过程多。同安站共出现5个高温过程,创下历史最多纪录。
同时,厦门去年的阳光“库存”也十分充足。在日照数据方面,2017年厦门岛内年日照时数为2213小时,比常年多335小时,属异常偏多,2017年也成为近40年来日照最多的年份。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岛内春雨季显著偏多,为近40年第二多的年份。
鹭岛变暖已经成为新常态。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厦门年平均气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处于高于常年的状态了,气温变暖趋势较为明显。
渴
年降水量较以往显著偏少
刚才为大家梳理了2017年厦门的“热晴”,接下来,我们来关注另一大关键词———“渴”。
去年厦门岛内降水量为982毫米,为近40年第三少的年份。而去年岛外的总降水量更创下观测历史最少纪录。厦门岛内降雨天数(日降水量小于0.1毫米)为94天,比常年少24天,为气象观测历史第三少年份;暴雨以上天数(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为3天,较常年少2天。厦门岛外降雨天数为100天,比常年少28天,为观测历史第三少;暴雨以上天数1天,较常年少5天,与1962年并列观测历史最少。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厦门由于降水显著偏少,年内出现多起气象干旱,分别为夏旱小旱(2017年8月2日至19日)、夏秋特旱(2017年9月6日至11月12日)、秋冬小旱(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其中,夏秋特旱累计68天降水量只有8.1毫米,出现夏旱和秋冬旱连旱,程度达气象特旱。这一情况非常少见,厦门全市6区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2017年11月13日至26日,厦门出现了3次有利天气时机,市气象局和有关部门合作,多地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次过程的总降水量为39.8毫米,解除了此次旱情。
多次干旱给厦门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厦门防汛办资料,厦门市相关行业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68万元。
风
台风频光顾
影响都较小
台风是厦门气候中永远绕不过的一个话题,2016年,厦门就曾受到“莫兰蒂”台风的严重影响。去年,影响厦门的台风虽然多,但威力和往年相比小了不少。
去年全年,厦门共受7个台风影响,比常年均值多3个,分别是2号台风“苗柏”、9号台风“纳沙”、10号台风“海棠”、13号台风“天鸽”、14号台风“帕卡”、16号台风“玛娃”和18号台风“泰利”。虽然数量不少,但这些台风给厦门带来的威力都不算强。除“苗柏”、“纳沙”和“海棠”给厦门带来相对明显的风雨影响外,其他台风的风雨影响均较小,因此全年由于台风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偏轻。
“苗柏”是2017年第一个影响厦门的台风,也是早台风。“苗柏”及其残余环流带来的持续性降水,造成部分城市地段出现积涝、部分房屋受损、坡地出现坍塌等,但由于预警及时,防御措施得当,整体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轻。
而“纳沙”和“海棠”间隔仅21小时,罕见地先后在同一地点登陆,刷新双台风登陆福建间隔时间纪录。虽然台风对厦门产生明显影响,并导致一些灾情出现,但灾害损失相对较轻。
霾
近三年来呈现
明显减少趋势
2017年,厦门霾天数为7天,比常年均值少13天,是近15年来霾天第二少的年份。只有3个月出现了霾日,其中,3月有1天、4月有2天、12月有4天。近3年来,厦门霾日明显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厦门空气质量较好。据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站统计,2017年厦门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的天数为191天,良的天数为171天,轻度污染的天数为3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优级率分别为99.2%和52.3%,比2016年分别上升0.3%和下降1.5%。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7,较2016年上升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