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刘伟程黄煜)市民卢女士想带孩子去摘草莓,闺蜜却提醒她“草莓是农药喷大的,别吃”,把她吓了一跳。草莓真有那么可怕吗?本期栏目邀请厦门市食品安全专家、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副研究员李传勇,为您科普相关知识。 疑问1:草莓空心,是用了膨大剂? 资料显示,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植物激素”。膨大剂可以刺激细胞分裂,对植物生长产生助长和速长的作用。 李传勇告诉记者,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植物激素来调控。受外源因素影响,自身合成的各种内源性激素不足以支撑其生长发育,就需要人工加入外源激素,草莓也是如此。“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对农产品安全没有影响。”李传勇说。 有些市民担心植物激素用量问题。李传勇说,植物激素属于低微毒性制剂,用量微小,过量使用会起反作用。农民大量使用植物激素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因在人体中没有激素受体,植物激素对人体不可能起到调控作用。可以说,“摄入植物激素会导致性早熟、发胖、内分泌失调等”属无稽之谈。 草莓的个头大小、空心和畸形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李传勇认为,它们都属于品种特性,不能将其和膨大剂等植物激素挂钩。因为使用膨大剂后,果实的平均增重不超过30%。草莓畸形主要受授粉、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比如瓜果在花芽分化时遇到低温,就容易产生畸形花,进而发育成畸形瓜果,这跟膨大剂没有关系。 甄别是否使用过膨大剂的果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品尝。李传勇说,使用过膨大剂的草莓,虽然个头大、水分多,但由于生长周期缩短,会导致香气变淡,口感变差,还不利于长期储藏。 疑问2:除草剂残留多,吃了会致癌? 曾有传闻称,草莓的农药残留超标达7倍之多。甚至有草莓种植者跳出来说,绝对不吃自己种的草莓。 乙草胺,一种除草剂,就是传闻中检出的超标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直到现在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入可致癌物清单。”李传勇说,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可抑制细胞分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草莓属于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过多使用乙草胺会对草莓苗造成伤害,甚至杀死幼苗,所以草莓种植使用乙草胺的可能性并不大。 记者了解到,乙草胺在土壤中通常8—18天即可降解微生物,而草莓生长周期至少要45天。也就是说,即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有使用乙草胺,经过一定时间后,也降解得差不多。因此,乙草胺残留到果实中的量微乎其微。 李传勇告诉记者,如今的草莓种植大多采用地面覆膜,以防草莓触地后发生霉变,降低品质和产量。覆膜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抑制杂草生长,所以几乎也不需要打除草剂。 【小贴士】如何清洗草莓? 1.用流动水连续冲洗(不是浸泡),将附着在草莓表面的大部分病菌、农药和其他污物去除。 2.将冲洗后的草莓浸泡在淘米水或淡盐水中约3分钟。 3.再次用流动水去除污物。 4.用净水或凉开水冲洗一遍。 |
相关阅读:
- [ 01-16]海沧区推广校园食品安全经验 将惠及4万余学生
- [ 12-06]湖里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食品安全知晓率、满意率
- [ 11-25]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公布:3厦门企业上质量“黑榜”
- [ 11-08]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 [ 10-23]厦门集美召开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