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共谋共促协同发展全域联动 创新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市旅发委建立了政府主管部门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园区和行业协会引领发展,各区落地推进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与各部门联手,共同搜集项目、共同制定标准、共同布局发展、共同制定政策,最终在各“旅游+”领域形成一批示范建设项目。 推进“五个一批”项目生成机制。通过“谋划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市旅发委推动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和7个“旅游+”三年行动计划126个重点项目的生成、落地和投入运营,不断巩固拓展旅游项目,扩大旅游有效投资。同时,探讨构建市、区、镇财政、产业基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投入机制。 提升品质 补齐短板公共服务全域优化 走进位于同安区丽田园景区的旅游厕所,耳边传来阵阵悦耳的音乐,推开厕所的门,可见到不一样的“小清新”;厕所墙上的壁画、翠绿的吊兰以及干净的置物架,还为满足带小孩游客的需求设置了儿童便器、挂衣钩、安全座椅……点点细节无不让游客感到温馨。在厦门持续掀起的旅游“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40座,超额完成省下达指标10%。率先在全省制定《厦门市旅游厕所建设奖励办法》,被国家旅游局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厦门旅游厕所“高效节水、低碳排放、生态循环”的创新科技运用受到社会一致点赞。“厦门全域旅游”APP纳入厕所定位系统,汇集全市900个公厕,让游客“搜得到、找得到”。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旅游全域化建设,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的实际需求和便利性;开通景区直通车,设立旅游大巴接驳点……我市旅游集散体系也正不断健全,推进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一核五区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市旅发委牵头,与市发改委、规划委、财政局等部门,共同筹划建设“一核”(即厦门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总部项目),加快推进“五区”(即思明、湖里、海沧、同安、翔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此外,旅游标识系统不断完善,针对道路及景区内部旅游标识系统设置标准不统一、不规范问题,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整体规划。 产业融合放大“旅游+”耦合效应全域共赢 “逛酱园、闻酱香、品非遗文化、还能学做酱。”日前,来自浙江义乌的游客金先生在古龙酱文化园深切感受到厦门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带来的成效。这个拥有59999个传统酱缸的亚洲最大传统酱油酿造晒场成为厦门的热门景点,并打造了全省首个食品安全示范教育基地。 古龙酱文化园将食品工业与旅游相结合,正是厦门实施“旅游+”跨界融合行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域旅游·跨界融合”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旅一体、行业互通”融合发展机制,将旅游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硬实力,通过联动挖潜、空间融合、业态互动,着力推动“旅游+会展”、“旅游+邮轮”、“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文创”、“旅游+康体”等七个“旅游+”。除此之外,为解决厦门土地紧缺的实际问题,市旅发委拓展“上山下海”的空间和旅游增量发展思路,从空间布局入手,挖掘资源,找准短板,策划项目,谋求增量。目前已出台了《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邮轮旅游三年行动计划》等,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共融共赢,让相关行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和产品,形成新的增长极。 如今,“先到厦门游,再乘邮轮游”已成为厦门旅游新特色。我市同样注重培育和规范新业态发展,邮轮、游艇、帆船、房车、自驾车、民宿、绿道骑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发展迅速。2017年,厦门港共接待国际邮轮77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62900人次。同时,积极调研争取在厦率先开展游艇租赁试点工作。 |
相关阅读:
- [ 01-05]厦门市去年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 [ 01-05]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创新港口旅游发展模式 实现质的飞跃
- [ 01-02]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后“地铁游”成元旦旅游新宠
- [ 01-02]厦门市2017年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增长19.8%
- [ 12-30]厦门滨海旅游浪漫线二期开建 明年年底将建成
- [ 12-29]市旅游质监所发布元旦小长假提示 参团旅游要认清企业资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