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轨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流水作业。(本报记者王协云摄) 接触网特别对接触悬挂进行优化。(记者王协云摄)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张彦宇)距离厦门地铁1号线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2014年4月1日地铁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市民的广泛关注,施工方也攻克了许多重点难点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地铁建设者们在地下筑起了一座地下交通王国,长长的隧道向前延伸,带着厦门人梦想的地铁列车正飞驰而来。 1号线南北贯穿厦门,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等重要组团。经过繁华的老城区,站点周围建筑密集,地层富水富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区间孤石及基岩凸起严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是目前国内施工难度较大的地铁线路。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岛内最大的换乘站吕厝站,对地铁施工的重点、难点进行实地探访,带大家近距离感受厦门地铁工程建设的脉搏。 难点1 深基坑挖掘 地表加固注浆止水 解决地层富水富沙问题 吕厝站作为地铁1号线、2号线双线换乘的地铁站,主体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在建设中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还要确保周边环境不受影响,被称为厦门地铁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厦门在建地铁车站中施工最复杂的站点。面对如此艰巨的条件,厦门地铁建设者统筹协调设计、施工、监理等诸多环节,见招拆招破解施工难题。 “吕厝站是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在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工程重难点,该站点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站点之一。”厦门轨道交通集团项目高级经理张文辉说。 据了解,深基坑工程是一个需要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土力学、水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工程,是集挡土、支护、防水、开挖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具有临时性、复杂性、随机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首先要解决的是地层富水富沙的问题。“沿海城市地下水位都比较高,有的地下两三米就都是水了。”张文辉介绍,厦门地层基本是全风化花岗岩层土体,泡水很容易软化崩解,对于地铁施工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开挖之前,我们采取地表加固、注浆止水的措施。”张文辉说,在开挖地铁隧道前,打设降水井,可提前降水固结土体,防止土层泡水崩化。通过打孔降水,可有效把水位控制在开挖作业面以下,确保作业安全。 “为确保连续墙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问题,我们在施工前开展了成槽实验并进行工艺评估,及时调整施工工艺,以保证槽壁的稳定。”张文辉告诉记者,在成槽过程中,他们还采用支撑加固、数据分析监控、超声波检测以及多种成熟的工艺,克服了客观环境对施工的限制。 目前,国内修建地铁车站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明挖法”,吕厝站采用的也是“明挖法”施工。 “先要做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再从基底由下向上施工,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最后顶板以上回填并恢复地面。”张文辉说,两个站点施工完成后,区间会采用盾构法施工。从车站主体施工到隧道区间施工,这大概需要两年左右时间。 |
相关阅读:
- [ 12-29]跨过大海、击碎孤石 揭秘厦门地铁1号线建设四大难点
- [ 12-28]厦门地铁1号线12月31日上午10点正式开通试运营
- [ 12-28]地铁1号线12月31日上午10点正式开通 26条公交线路有变
- [ 12-27]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在即 多条公交线路新增或调整
- [ 12-27]厦门地铁1号线运营时段正式发布 起步价2元全程7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