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 (记者 匡惟 通讯员 罗超王思佳)80年峥嵘岁月,80年薪火相传。1937年8月,在爱国华侨胡文虎捐资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原名“福建省立医院”。87名医护人员,50张床位,开启了悬壸济世、救死扶伤之路。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栉风沐雨,八十载守护健康;砥砺奋进,新时代再创辉煌”建院80周年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表示,80年来,第一医院的名字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一院人”共同践行了“仁心仁术,至诚至善”的院训,诠释了担当、勤奋、德技双馨的“一院人”的精神。 【医疗集群】 积极与国际接轨 80年前,福州吉祥山成立了“福建省立医院”,几经辗转和搬迁,在厦门落地生根,成为现在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第一医院创建时,只有50张床位、87名员工。80年来历经12位院长呕心沥血,一代代“一院人”励精图治,如今共有3500张床位、4100余名员工,成为拥有2家内设专科医院、5家分院、2家护理院、6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集群,门急诊量位居全省前列。医院拥有儿科、临床护理2个国家重点专科。先后有陈焕章、尤元璋、王占祥、杨叔禹、裴新亚、吴华、姜杰7人获得中国医师奖,拥有17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余位中华医学会国家级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家。目前,第一医院共有2138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76名博士、硕士,斩获7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600多篇SCI论文。 医院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第一医院不断创新医院管理,1995年以全省地市医院最高分晋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07年2月以优异成绩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第一医院积极与国际接轨,2015年9月,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国际JCI学术医学中心论证的医院;2017年8月,福建省首家通过HIMSS EMRAM七级评审,成全国首家“双料”通过国际JCI认证和HIMSS七级评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了国际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体系。 【医疗服务】 许多技术开地区之先河 80来年,为了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院人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许多技术开地区之先河。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医院建成手术室,X光机等设备投入使用。内科开展肝脏穿刺术、心包穿刺术、小脑池穿刺术等当时较先进技术。外科开展肺叶切除、输卵管结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分离等系列疑难手术。 20世纪70年代,医院创建了闽南地区唯一的皮肤科医学真菌室。1972年,外科烧伤抢救小组首次采用异种皮覆盖创面的方法成功抢救13位特重烧伤患者,此项技术获得1978年省政府科技成果奖。1976年,郑秀木医生成功实施闽南地区首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B超、胃肠镜、高压氧舱、钴60治疗机、1250X光机等设备投入使用,承担着全市90%以上的急症抢救工作,开展了第一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根治法乐氏四联症、五联症,第一例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置换术、关节置换术,发现我国首例“波氏假性霉样真菌致肉芽肿”等。 进入21世纪,第一医院医学技术发展呈腾飞之势,在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拿下多个“第一”:2004年成功完成福建省首例亲属活体肝脏移植,2007年开展国内首例脑积水后巨颅畸形颅腔重建手术,2014年完成省内首例院内患者心脏捐献的心脏移植手术2016年12月全省首例无需人工心肺机辅助的双肺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
相关阅读:
- [ 11-28]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多项国际医疗认证
- [ 08-29]顺利通过HIMSS七级评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系全省首家
- [ 08-29]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全球最全面、最严评审
- [ 08-18]第一医院鼓浪屿医院 获评全国卫计系统先进集体
- [ 07-19]第一医院“飞针护士” 扎针绝技又快又准频获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