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一布家园。(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思明区切实提升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图为厦门火车站商圈。(厦门日报记者姚凡摄) 热心居民陈明德美化围墙。(受访者供图) 原先的莲坂西小区,车辆停放到了绿化带上。(厦门日报记者林铭鸿摄) 民立二小的地下停车场出口。(厦门日报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兰京)党的十九大报告,字里行间倾注着对人民福祉的热切关注。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正是党和政府重视、回应民生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思明区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想在前头,做到前面。根据“先民生再提升”要求,思明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建筑物本体、公共服务设施”四类20多项工作内容,首要解决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补齐民生短板,自2015年试点以来,已完成128个老旧小区改造。 2018年,思明将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完成136个(栋)。尤其是,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续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机制,避免“脏乱差”反复,让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真正得到改善。全区334个老旧小区,争取在2020年前全部基本完成改造。 聚焦1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深化老旧小区改造 这么办 坚持先民生再提升,“花小钱,办大事,节约实用” 贯彻“共同缔造”理念,探索推动无物业老旧小区治理模式 从今年3月起,莲坂西小区的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变化――水电气管线扩容换新,新铺道路,还增设了停车位。 这个1000多户的小区,是采取分片区改造的方式。清洁楼旁的围墙内,是最早改造的片区。宽敞崭新的停车位上,已停满小车。“改好一个地方,就先用一个地方”,这是嘉莲街道综治办范新群参加过7个小区改造总结出的经验――利用片区改造的时间差,保证小区车辆有地可停。“时间长一点,但不至于影响小区居民生活。”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主动适应群众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思明区建设局副局长曾梅芳介绍,就是按照“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努力让群众更方便、更舒心。比如,在广泛征求改造意见过程中,根据阳台山等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解决了停车难、水压不够等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居民参与项目事务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增强老旧小区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经常,有别的小区居民过来参观,说他们也想要改造。”12月12日17时许,一布家园白油玉阿姨刚进一布家园小区,就走向了值班室――打开大门,拿出文件夹,等待下班回家的邻居们,“这是垃圾分类的垃圾袋,请来领取。” 自该小区1988年建成,白油玉就住在这。这里最早没有大门、楼道门,也没有路灯、监控,就连小区名字都没有。这些都在改造中发生了变化――不仅有了大门、路灯、门禁系统和监控,还有了花园和休闲设施。“在一次次讨论中,小区还有自己的名字,邻里之间也变得和睦了。”白油玉说,费用由政府出“大头”,每户只花一两千元,换来这么好的居住环境,真的太值了。 看到这些变化,白油玉等居民义务当起自治小组成员。退休老师陈明德还自发在墙上作画,为小区添彩。现在,小区虽然没有物业,但是,在自治小组的管理下,整洁温馨安全。“自己的家园,自己做主。”白油玉等一布家园居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真谛。 这也是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如居民自治小组、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服务、菜单式物业专项服务等,促进小区管理持续规范。“三分建,七分管。”思明区建设局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避免小区改造提升后,后续管理跟不上,重回最初的“脏乱差”,思明区一直很重视抓好老旧小区后续管理工作。据了解,区里还有相应的“以奖代补”机制,比如,对组建小区自治小组的,由街道给予自治小组不高于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 值得注意的是,老旧小区大多为单栋,且多为收入不高的人群。“若一味强调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花销只会变多。”思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强调因地制宜,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充分激发群众热情,汇聚民众智慧,本着“花小钱、办大事、节约实用”的原则,力求设计方案精细化,注重长效,治管并举,“改造提升的目的,不是翻新成新小区,而是改造社区的功能性需要,满足居民居住需求。” 聚焦2 缓解“停车难” 利用闲置用地新增停车位 这么办 利用空地、边角地、闲置土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增加停车位 借助“错时开放”“智慧停车”等系统,盘活停车位实现共享 12月13日17时30分许,王先生在莲坂西小区新建的停车位徘徊多时。“我担心早上被人堵在这,耽误送小孩上学。”近年来,随着市民购车数量的增长,停车难等现象越来越多。停车的问题,渐渐被居民用来判断居住环境好坏的一个标准。 据排查,思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34.7万辆,现有停车场1200个,总车位数17.92万个。停车位缺口较大,其中,住宅区内停车场494个,停车位7.57万个,人均0.076位,远低于国内外城市中心城区人均标准(0.15位)。 为此,今年思明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已将停车场项目列入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重要内容,并提出到2020年新增6000个停车位的任务目标。今年,通过项目建设和整合资源,思明区辖内实际新增停车位4428个,其中,包括结合海洋新村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合理配置661个停车位。 明年,思明区将加快跟踪落实,持续推进老旧停车场提升改造项目;积极推动空地、边角地临时停车设施建设,大力利用闲置集体用地或存量建设用地建设临时公共停车设施。据了解,目前已生成东浦路广景花园、前埔工业园61号、市民立二小、会展南小学、后江小学、洪文、岭兜“金包金”等项目,预计将新增约2000个停车位。 值得期待的是,最近,思明区正在积极推动学校、医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有闲置停车资源对外开放,采用“错时开放”等方式,提高利用率。目前,市民立二小122个停车位正与鼓浪屿旅游集团对接商谈错时对外开放协议。“在保证人车分流的情况下,利用夜间等单位不用的时段,错时开放。”参与“智能停车”系统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 未来,思明区有望打造一个“智能停车”系统。在这个系统上,不仅能够实时看到路边、停车场、附近事业单位开放的停车位,还能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在线缴费。而且,通过“地磁”等技术手段,该系统还能有效避免乱收费、不文明停车等行为。 聚焦3 住宅小区综合管理 促进和谐温馨社区建设 这么办 确立共建共治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机制 街道设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 针对住宅小区管理方面的短板,为推动小区综合管理规范化,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区建设局联合各街道、部门、律师、行业协会、专家组成课题组,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摸底。 经调研,全区住宅小区约有1000个(物业小区约700个、无物业小区约300个)。11月底,思明区印发实施《思明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若干意见(试行)》。该《意见》创新确立了住宅小区实行属地综合管理机制。具体来说,是由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街道小区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社区小区事务服务中心具体落实,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小区党支部、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共治的综合管理机制。 前埔北社区通过强化党建领导、引领小区综合治理的做法,不失为一个范本。在小区党员努力下,华林东盛花园内堆积多年的杂物,终于被运走。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党员在小区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相邻的前埔南社区书记汪家妹说,目前,在党员的引领作用下,他们成立了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前埔南社区发展促进会,11名理事中有8名党员。该组织培育了42个居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的事务中。 通过这些组织,搭建服务平台,把社区贤达人士、社区社会组织的骨干纳入其中,发挥他们的才能与资源优势,针对社区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另外,按照《意见》要求,街道还将设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整合街道物业管理联席会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维稳中心、社区网格化平台等资源,专职负责辖区物业纠纷调处相关工作。像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物业服务企业解聘选聘、新老物业服务企业交接、物业服务费用调价等关键环节,该平台提前介入,积极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居民愿望】 莲坂西小区居民黄金镖 让老旧小区更舒适 过去小区没有规划停车位,绿地、道路被私家车占去,居民活动空间很有限。去年,小区分期开始改造,我们看到了效果――路宽灯亮,有了停车位,水气电供应也提升了,绿化马上就要开始弄了。听说明年轮到我们这几栋改造,大家都很期待能生活在整洁舒适的小区。 【部门声音】 思明区建设局副局长曾梅芳 解决民生问题 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思明区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重要内容之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思明是老城区,老旧小区多、设施老化破损多。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两年扫尾”的总体目标,明年,我区将按照“共同缔造、自治共管”的理念,继续推进深化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完成136个(栋),重点解决小区老旧破损、环境脏乱和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问题,更新水、电、气管网,规整缆化管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空地、边角地新增小区停车位,切实提升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