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城事> 正文

厦门大学今日举行活动纪念内迁长汀办学80周年

2017-12-24 10:59:20佘峥来源:厦门网责任编辑: 卢超颖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944年,厦大增设航空工程系。图为航空工程系的老师带学生在厦门禾山机场实习的留影。

1938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举行十七周年校庆。萨本栋校长和师生在长汀厦门大学礼堂(长汀县文庙)合影留念。

  校运会上,厦大女生表演的“扫帚操”。

  厦大铁声歌咏团在长汀的合影。

  厦大成立“九九剧社”宣传抗日戏剧。图为“九九剧社”成员在长汀的合影。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静图/厦门大学提供)厦门大学今天举行内迁长汀办学80周年纪念会。

80年前的今天,300多名厦门大学师生,肩挑手扛行李,向800里之外的山城长汀出发,开始厦大内迁办学的八年。

不过,他们并非只是躲进“象牙塔”里去寻找学术净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八年中,“时刻不忘救国责任”的家国情怀,在每名厦大人心中荡漾。

事实上,抗战一开始,厦大就已经在为战后建设国家储备人才。

【保持信念】

在抗战硝烟中从容举行校庆

现在看来,这段8年的岁月,被惦记了80年,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大学表现出的一种尽管颠沛流离,仍然“弦歌不辍”的高贵精神典范。

厦大的校史,记载了一次特殊的校庆: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居然还轰轰烈烈地举办了一次校庆。

1938年4月6日,距离到达长汀还不到3个月,厦大内迁长汀后的第一个校庆大会在长汀文庙大礼堂举行。

厦大校史记载:学校做好了充分准备,长汀社会各界、校友、全校师生数百人参加庆祝大会,校长萨本栋身着中国传统正式礼服,主持了“嘉庚楼”奠基典礼。

和校庆同时举行的,还有一场校运会。但是,当时的长汀,连跑道都没有,学校索性宣布,以越野赛跑代替所有田径正规比赛;还举办了一场足球赛,这就更好玩了――不但没有足球场,而且连对手都找不到,学生们就在公园的草坪上画下白灰线,竖起“城门”,自己和自己比……而女生在运动会上的“扫帚操”和“棍棒操”,也博得满堂彩。

萨本栋在校庆典礼上发表讲话。他说,在日军大举入侵我国的时刻,坚持举办厦门大学校庆,一方面是向日本侵略者宣告厦大弦歌不辍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凝聚人心、在山城长汀重振厦大的重要契机。

这是大学的另一种抗战方式――战火中,虽然颠沛流离,但大学仍保持信念、弦歌不辍,既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延续了文化命脉,也彰显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也是为了给当时的中国传递一种胜利在望的精神感染。萨本栋和他的“战友”深知,大学从来都是社会前进的灯塔,他们有义务扛起国家前进的信心。

过了几十年,这段往事仍然让一些热血青年激动得“头皮发麻”:试想一下,在抗战的硝烟中,一所大学不仅挺立在敌人面前,还从容地举行校庆,这是何等气概!

【储备人才】

克服种种困难增设工科专业

76年前的1941年,那位从广东揭阳走了一周才到长汀的青年潘懋元,他的大学第一课,校长除了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留在前线办大学,还讲了“为什么不只是维持现状,还要增设会计、银行、机电等系,并比往年多招收学生”。

97岁的潘懋元上周接受采访时,一字一顿地复述了76年前校长告诉他们的话:因为抗战必胜是毫无问题的,我们要准备建国人才,厦门大学要“为建国而育才”。

厦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教育史博士石慧霞的研究显示,这在当时教育界是有争论的:民族存亡关头,青年需不需要接受教育?一些人主张:大学要停课搞军事训练,开到前线杀敌。

不过,萨本栋和他的同事则认为:教育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战时,还在战后。抗战需要战士,但是同时需要各级各类人才。

厦大当时的目标是:为战后建设国家储备人才。校长告诉学生,要时刻不忘救国责任,以学报国。

长汀时期,厦大在建国人才方面,重点抓工科的创建。1940年,厦大先后增设土木系、机电系和航空系,将理学院扩充为理工学院。

从当时土木工程系开设的课程看,就可以知道厦大是如何尽心竭力地为战后储备人才,它包括公路、铁道、桥梁、水工、房屋、城建等。

即使在和平时期,相比其他学科,创办工科的难度都要更大些。而在山城长汀办工科,70多年前的厦大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厦大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延聘工科教授,到处“化缘”建实验室。有资料记载,当时,厦大化学系教授一起带领师生,将长汀的一座监狱改成了实验室。

很快,厦大便拥有了一座具备模、铸、锻、机、钳和动力等各工段的实习工场,“实验条件并不比战前差”。

当时,厦大还设有一个特别的奖励金,专门奖励学生增长“运用手足”的能力,为的是改变中国学生“用脑不用手”的毛病――当时的厦大,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开展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

【投身建设】

各行业都涌现一批栋梁之才

1937年12月24日出发,1938年1月12日最后一批师生达到长汀,1946年11月,厦大长汀办事处撤回,正式完成回迁。

厦大历史上这段最艰难的岁月,最后却成了人们仰望的高山――那个时期的毕业生凭借在厦大的优良教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统计资料显示,厦大长汀时期的校友,后来当选两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有十余人。

还有一个群体也成为研究对象:在台湾的长汀时期的厦大校友,在台湾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石慧霞的资料显示,1941级-1945级厦大赴台的毕业生有300多名,占毕业生总数的35%。

在台湾建设中,厦大长汀校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何宜慈就是其中一位。何宜慈1940年入读厦大机电系,1980年主持筹划并成立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功地推进台湾工业转型”。何宜慈认为自己所取得的一切,“皆源于厦门大学萨本栋校长精神的感召”。除了何宜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教育、公路、电信、邮电、税务等机构的负责人,台湾“石油之父”、中油创始人,台湾电力公司创办人等,都是厦大长汀时期的毕业生。

此外,1973年,台湾宣布推动十大建设的重大计划,其中6项工程由厦大长汀校友主持或参与主持。

厦大校友也一度叱咤台湾文化界。2006年,厦大授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法学名誉博士学位,连战在演讲中提及,他在台湾的3位文艺家朋友都是厦大校友。这3位台湾文艺家是:文艺理论家、剧作家王梦鸥,剧作家姚一苇和诗人余光中。王梦鸥和姚一苇都是厦大长汀时期的老师和学生。在台湾文坛,姚一苇的地位举足轻重,被称为戏剧大师。姚一苇的剧作家生涯,起跑线就在厦大长汀――他是在厦大读书时与戏剧初次结缘的。

原厦大台湾研究所所长、两岸问题专家陈孔立上周说,1992年,他担任厦大台湾校友总会理事长时,带团去台湾访问,厦大台湾校友会理事长拉住他,高声说:我向母校报告!我们在台湾的校友都为台湾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没有一个人做过乌七八糟的事情,这是可以向母校告慰的事。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但陈孔立说,现在想起来,他还是感觉很激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