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集美区省级文明单位风采展——集美区委政法委篇>单位亮点> 正文

集美法院首次使用微信“送”法律文书

2017-12-05 09:51:40林志杰来源: 集美报责任编辑: 李霖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微信不仅可以聊天交友,还能用来送达法律文书。近日,集美法院在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首次使用微信向当事人“秒送”应诉材料。

小杨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被告方,居住、工作都在北京。由于长期在外,小杨没时间到厦门领取法律文书,也没有其他便于邮寄送达的固定地址,应诉材料的送达成为难题。送达不成,开庭时间也无法确定,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进度,怎么办?考虑到小杨是一名年轻人,估计有使用微信,承办法官认为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新规定,尝试通过微信进行送达。

在征得小杨的同意后,承办法官添加其微信,并根据规定核实身份,接着扫描并上传应诉材料。小杨收到应诉材料后回复确认收到,并确认开庭时间。承办法官记录下收发手机号、微信号,并将微信送达内容截图存档,留卷备查。在通过微信送达后,承办法官还通过电话,再次与小杨沟通确认。

微信送达,极大提高了法律文书的送达效率,也减少了当事人往返法院的诉讼成本。收到微信送达的应诉材料后,小杨对法院送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