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拆除旧的桥梁支座,一旁的黄色机器为千斤顶。
换支座相当于给桥梁“换关节”,需要先把桥梁顶升起来,才能获得“手术”空间。
红框处为此次维修改造的白鹭洲路(市府大道)南桥和北桥。(资料图)
怎么获得换支座的“手术空间”
千斤顶都受主控箱控制,技术人员先输入一个固定标高,再合力把桥顶起
顶升时缓慢加压,每顶升2mm,稳定5分钟
顶升完以后,工人们把旧的支座拆除,换上新支座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苏振鹏)桥“生病”了,一样得治!近日,有着23年历史的白鹭洲路(市府大道)南桥和北桥正在进行维修改造,其中,最复杂的是更换支座,这在我市市政道路桥梁维修改造中,尚属首例。换支座相当于给桥梁“换关节”,需要先把桥梁顶升起来,才能获得“手术”空间。在施工过程中,桥面上的车辆行人仍可正常通行。这是怎么做到的?12月1日,记者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实地探访解密。
【诊断】
桥梁支座已达到设计寿命
建成于1994年的市府大道南桥和北桥,是跨筼筜湖的两座重要桥梁,桥长均为103.46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每隔一定周期,都会组织对这两座桥的进行结构定期检测。今年6月,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桥面系铺装、下部结构均基本完好,但是,两座桥的48个盆式橡胶支座均出现顶板、底板及钢盆锈蚀等现象,此外,伸缩缝和其他一些部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当时建桥时,支座的设计寿命为20年左右,现在已经用了23年,里面的橡胶都老化了。”工作人员说。
支座为什么那么重要?据介绍,支座是架设于桥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桥墩,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桥墩。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形象地说,支座就像是桥梁的关节,能够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
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支座更换完后,还将更换伸缩缝,改造排水系统,修补桥台翼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层等,预计在今年12月底完成。
【手术】
顶升桥梁高度精确到毫米
此次支座更换,其最大的难点在于,要把桥梁顶起来。但是,每一幅桥梁重达几百吨甚至上千吨,怎么顶?顶多高?如何防止桥梁不开裂?为此,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请到了兰州交通大学的专家,进行了顶升仿真计算。为避免梁体成为飘浮体系,专家建议,支座更换要分两次进行,即先顶一头,换完后再顶另一头。经过多种工况计算分析,为确保梁体及外挂自来水管的安全,桥梁顶升高度最高不能超过15毫米。
12月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台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桥台及桥墩上,正在进行同步顶升作业。在桥面伸缩缝处,能够明显看到桥梁被顶升后,引道与桥面形成了1厘米多的高差,但基本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
由于要同步顶升,十多台千斤顶都受同一个“大脑”――主控箱控制,技术人员先输入一个固定标高,液压泵站里的油就会通过管道输送到千斤顶上,千斤顶再借助油压,合力把桥顶起来。顶升时,不能用力太猛,而要缓慢加压,每顶升2mm,稳定5分钟,确定没问题后,再继续顶。传感器会实时把桥梁位移的数据传回到主控箱,数据可精确到0.01毫米。
顶升完以后,工人们把旧的支座切割、拆除下来,并换上新的支座。一个规格较大的支座,重量可达500多斤,需要好几个大汉合力才能抬起来。此次新换的支座,可靠性更强,橡胶也更加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