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1日(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吴善营 林党生)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岛外广袤的村镇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量大,意识改变任务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等问题,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 着眼于农村治理体系创新,推广村社共治模式。今年初以来,翔安区内厝镇先行先试—— 在琼坑村,探索“村民能参与、财力能承受、质量能保证、面上能推广、长期能坚持”的“五能”经验和做法,试行垃圾“两分类”与就地减量相结合的垃圾分类“三级分拣”试点体系,创新提出阳光堆肥房建设等新举措,逐渐摸索出一套“支部倡导、村社联动、党员引领、户户参与、群众自觉”的方法和途径。并在莲塘、锄山等6个村(居)推广,实现农村垃圾分拣投放准确率达95%以上,参与率达98%以上,减量达30%~45%。 在莲塘村,莲塘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教学课程,从娃娃抓起,孩子环保意识逐渐开始形成;村民代表大会、户主大会、党员大会,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动员宣传,开始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以内厝为代表,翔安区垃圾处理走出了一条岛外农村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社区治理之路。 垃圾分类已成村民自觉和习惯 一大早,莲塘村152号的林水烟就开始忙碌了,前一天晚餐后的菜叶、果皮、剩饭、剩菜之类的厨余垃圾装在绿桶里,塑料纸、尘土、烟头装在橙色桶里。“可腐烂”“不可腐烂”两个标志分别在两个桶上清晰标着,老林说,对于农村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分不清楚什么是其他垃圾或有害垃圾,用这个办法最简单,可操作。 处理完自家的垃圾,老林就上路了,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垃圾督导员”,他要抢在村里的保洁员收垃圾前和其他几个督导员把村里600多户居民的垃圾分类检查一遍。谁家的垃圾分错了,老林都要一一耐心地反复纠错,督促,帮忙分拣。老林说,现在一些住户有时忘了分拣,或者分拣错了,见到他都会不好意思。 “刚开始不习惯,觉得好麻烦啊。”村民林碧兰说,“后来,孩子参加了学校(指莲塘小学)垃圾分类的课,回来跟我说,妈妈,你要注意垃圾分类。孩子都懂的道理,我更应该懂了,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现在站在莲塘村口远远望去,村道两侧干净整洁,原本堆在门口的垃圾不见了,绿、橙两色垃圾桶用铁架固定在家家户户门口,房前屋后规整有序,整齐划一,村容村貌更漂亮了。 |
相关阅读:
- [ 11-21]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 [ 11-21]厦门翔安“弹棉郎”传承父辈老手艺 手工弹棉花55年
- [ 11-20]翔安澳头渔港小镇发展规划研讨会在澳头社区举行
- [ 11-20]翔安西路南段已完成主体工程 新机场快速通道下月通车
- [ 11-20]厦门市翔安区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三次代表大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