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合力,长抓不懈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内有将近200项测评标准,并且对比往届评选,今年的测评更加注重群众的评价,例如考评组会通过向市民实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城市交通满意度。”据厦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测评体系不断丰富和充实,事实上也是对文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要在创建中“折桂”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首届文明城市创建至今,变的是考评标准,不变的是厦门始终从全局角度推动文明创建工作。 今年9月,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在接受中国文明网以“砥砺奋进的五年·文明的力量”为主题的访谈时说,作为老牌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的历程中,始终不变的是坚持文明创建“一把手”工程不变,坚持市民的主体地位不变,坚持问题导向不变。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厦门已经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领导挂帅抓文明创建,由市委书记担任市文明委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文明办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各级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并且逐级建立了问责追究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文明创建的效果直接被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是,形成“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抓、亲自落实,压力层层传导的文明创建体系。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对于连续五届参与文明城市考评的厦门来说,创建的过程即是城市自我提升的过程。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厦门坚持以问题导向,敢于曝光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镜头足以透视厦门自我解剖的决心——今年8月4日,厦门市召开了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点评会,专门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点评会上,一个个问题被“无情”抛出,点评、督察等更是“不留情面”。但听完点评后,裴金佳直接指出问题曝光还不够“辣”,曝光的力度要更大些、涉及面要更广些,充分发挥问题导向对创建的作用。 这样的“火辣”的点评会可以追溯到2005年,从第一届文明城市创建开始,厦门就开始定期请有关单位组成点评团,结合一轮轮的暗访以曝光问题促进工作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几乎次次参与主持。 至今,厦门已经形成了文明“全域创建”的机制和氛围,各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创建“法宝”:例如思明区建立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社区、街道及各职能单位职责;湖里区建立信息共享、及时反馈、共同管理等机制;同安区联合志愿者和媒体力量组成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团加强督查,定期在媒体上曝光文明问题;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城”创建,成立“义务交警队”,开展“呵护斑马线”行动;交通运输部门成立“小黄帽”志愿联盟,命名一批公交公共文明行为示范线路、示范站点、示范车队等。 |
相关阅读:
- [ 11-21]集美用文明润人心 为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 [ 11-18]厦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裴金佳参加表彰会
- [ 11-17]援疆干部把“厦门经验”带到昌吉 助力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 [ 11-15]福建:新增六个“全国文明城市”
- [ 11-15]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 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