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区政协举办第二次高校委员季谈会,辖内高校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积极建言献策
集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图为软件园三期。(林志杰 摄)
8月29日,在集美区政协举办的第二次高校委员季谈会上,来自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业领军人物,围绕“加快集美新兴产业发展”广开言路、献计献策,带来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工业设计、影视文创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并结合集美实际,针对如何加快政产学研深化合作、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立产业发展梯队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当前,集美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超前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厦门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祥清认为,要先滚动建立“4+3+2”产业发展梯队,即两大未来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机械装备、软件信息、文化演艺旅游、商务商贸物流)。每个产业规划出台后都及时制定相对应的配套政策或扶持计划。优先推荐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具有“四新”特点的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新经济研发和应用等环节支持力度,促进一批融合新技术、对接新经济、应用新模式的产业快速成长。
针对目前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问题,徐祥清建议,集美应扩大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和研发经费投入,支持重点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对辖区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能力。华侨大学教授尹晓波表示,新兴产业企业要始终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从以销售为龙头向以研发为龙头转变,加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未来几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0%以上。
发展“先进工业设计”
打造“互联网+大数据”影视基地
工业设计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它正向融合多元技术、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重视发挥科学与文化作用、推动涌现以创新产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型企业等趋势发展。华侨大学的宋武教授将其定义为“先进工业设计”,他提议,集美区成立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建设集美区“产业创新研发基地”,对辖区企业进行“创新设计”“先进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等方面培训。他的想法与厦门理工学院葛晓宏教授不谋而合。葛晓宏说,对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集美区而言,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条件,高标准建设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既是对现存工程机械、客车等庞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围之路,也是全区企业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不二法门,还是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王牌之一。
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仅比前一年增长了3.73%。中国电影从剧情片开始全面向特型电影转变,出现了包括虚拟体验主题乐园、游戏衍生品、电商与强品牌互动等电影衍生品市场,中国电影开启全面升级的时代。
从事影视业多年的剧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胡骁博士建议,从剧本大数据及数据可视化为入口,搭建多元化人才与资源的初始检验与创作平台。通过会展的形式,引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重点人才,带入项目打通渠道。建立融资与资源对接平台,抢先占据全国与全球市场通道,在集美打造“互联网+大数据+影视”的生态孵化基地。
强化文教区支撑功能
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
在厦门,集美区拥有十多所高校,拥有最丰富的高校人力资源,同时集美区拥有众多企业。华侨大学的刘红生教授说,如何将二者更好结合起来,是当前集美区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产学研合作中进行科技创新,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硅谷。”集美大学的王金安教授建议集美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优势,促进新成果转化。
集美大学的林荣川教授认为,集美区可以借鉴瑞士电子学与微电子科技研究中心的经验,出资并主导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导,组织大学和院所进行联合开发,并设立研发专项基金,从而形成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加强新兴产业扶持力度
集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集中,还建立了多所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知识产权运营、转化途径不畅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一个制约因素。为此,厦门理工学院的郭晓珍副教授建议,集美区应充分挖掘辖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创空间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资源及人才储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
“平台建成后,将重点对接集美区‘4+X’产业体系、厦门市十大千亿产业链乃至福建省重点技术发展领域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开展专利质量布局及知识产权资源集聚、运营、转化。”郭晓珍认为,平台可以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企业提供服务。
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但新兴产业的前期发展对政策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性。华侨大学的杨默如教授认为,应系统性地提升相关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把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来,并规定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选择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拉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