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房前屋后便是超市,社区十几路的公交线路经过,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安全放心、志愿服务更是成为品牌。提起现在在高林居住区的生活,环卫工人郑金星赞不绝口。“当时的保障房,解决了我住的问题,更让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郑金星说,如果当时没有这套保障房,自己很难解决这一住的问题,“现在社区非常热闹,完善的配套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大伙就像一家人,住在这里很幸福。” 同属于住房保障体系内的,还有保障性租赁房。同样居住在高林居住区的林阿姨从2009年开始,就申请上了保障性租赁房。林阿姨说,这套租赁房让自己和女儿足以遮风挡雨,不用再看房东要提价的脸色,也不用再花大钱去外面租房。 圆宜居梦,暖百姓心,解决群众安居问题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从2006年开始,厦门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把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作为长期坚持实施的民生工程,形成配租方式的保障性租赁房、公共租赁房和配售方式的保障性商品房三种类型,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厦门已基本建立。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厦门启动保障房项目建设至今,市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136亿元,目前已开建保障房约9万套,其中已建成5.3万套。 2017年至2020年,厦门全市还将计划投资超400亿元,滚动建设4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推进翔安新店地铁社区、同安祥平地铁社区、马銮湾地铁社区、新阳居住区和九溪小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至2020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以上。 厦门老年人幸福指数最高 去年12月8日,《中国城市养老指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共统计了全国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养老指数排名。其中,厦门养老指数最高,最适宜养老,在厦门的老年人,全国最幸福。 近年来,厦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先后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2015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开通和启用养老信息化平台暨“12349”全国养老专用号,去年底又发行了“市民养老服务卡”,养老需求实现了“一号通”“一卡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先后出台20余项涉老惠老政策。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今年3月又出台专门文件,对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予以财政扶持。2015年起,厦门还出资为本市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近三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3100万元为厦门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险。 近几年来,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厦门也全力支持推动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建设,按每建成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分别补助150万元、17万元及12万元标准,目前市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6600多万元。厦门还在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2020年将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为了厦门人的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厦门市正砥砺前行,一项项惠民政策在实施,一批批民生工程正在推进……让更多人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
相关阅读:
- [ 09-27]民生问题放首位 厦两级法院:灾后纠纷可走"快速道"
- [ 09-10]邱晓华在厦门合作论坛上发表观点:人民币两年内可能破7
- [ 04-06]翔安今年为民办实事 26个项目增强民生获得感
- [ 03-14]100箱不合格进口卫生棉被销毁 厦通报民生消费品状况
- [ 01-30]思明区区长李钦辉:保障改善民生 多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 [ 01-29]关注民生热点汇聚智慧力量 思明区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 [ 01-15]市政协2015年工作亮点回顾(二):真情履职关切民生
- [ 11-20]郑万春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