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作为创新范例在全国推广 仅用一年多时间,海沧院前社从过去的“空壳社”变成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福地。2011年,海沧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第一批12家“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4年,厦门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实验区”是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的重要载体。专家认为,厦门之所以被评上“实验区”,主要得益于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先行进行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来,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高涨,包括在厦工作和生活的台湾同胞及国际友人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厦门创新社区治理有三个坚持。即,坚持把社区治理放在城市治理的大框架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坚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创新形成以群众参与为核心的有效治理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靠政府”为“靠大家”。坚持把塑造精神作为社区治理的根本,以创造美好人居环境濡染人,以共同的参与塑造精神,培育形成“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 民政部调研组高度评价厦门的试点实践,认为其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城乡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新老社区居民的深度融合、两岸血脉人脉的深度融合;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上,实现了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的有机结合、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有机结合、政府引导和居民自主的有机结合。 2015年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民政部点赞厦门社区治理创新经验,称厦门市的做法是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为全国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记者 詹文) 垃圾分类 亮出城市文明“高颜值” “小区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后,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苍蝇、老鼠、蚊虫少了,居住环境更干净了,心情自然也就好!”近日,家住厦港街道巡司顶社区海龙小区的池少红用朴实的语言谈她的获得感。记者在她家看到,厨房和客厅各有一个垃圾桶,分别用来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随着垃圾分类不落地工作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像池少红一样,既是垃圾分类不落地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在厦门,垃圾分类工作不仅仅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政府部门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力抓手。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在社区形成了小区居民、督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环卫部门、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的良好态势。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居民逐步养成了随手垃圾分类的习惯,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通过打造垃圾分类“厦门样本”,城市文明的“高颜值”,正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截至目前,按照垃圾分类小区标准,岛内思明、湖里两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332个,占比达95.01%,岛外已建成示范点29个;全市市直机关已开展垃圾分类108家,占比90%;大中小学校开展垃圾分类1124所,占100%;市属国有企业已开展垃圾分类12家,占100%;全市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近400吨、收运餐厨垃圾近200吨,均实现资源化利用,达到了国家第五批餐厨垃圾管理试点城市的任务要求。(记者 殷磊) |
相关阅读:
- [ 04-25]裴金佳文明创建经验谈 同心铸造厦门全国文明城市品牌
- [ 01-04]华人跆拳道大赛在厦门同安开赛 超千名选手参加
- [ 01-02]第八届世界华人跆拳道大赛厦门同安开赛 超千人参加
- [ 03-12]省人大常委会来厦门调研自贸试验区立法情况
- [ 12-31]鹭岛修百万平米沙滩 厦门经验循"海丝"走向东南亚
- [ 09-26]反诈骗“厦门经验”向全国推广 获公安部高度肯定
- [ 07-28]探索全国社区治理创新 “厦门经验”提供鲜活样本
- [ 07-28]民政部召开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 确定发展新格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