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垃圾收集后可以沤制成肥料
绿化垃圾单独收集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 如今,各色分类垃圾桶已经进入生活区,而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区域——公园,也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了。昨日,记者从市市政园林局了解到,本月底前全市各市管、区属公园要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为垃圾不落地创造条件。公园垃圾分类最大的特点,是将绿化垃圾单列出来收集处理,并进行有效回收利用、沤制肥料等。 绿化垃圾分开处理,鼓励公园建造绿化处理站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在忠仑公园看到,一排白色编织袋放在路边,里面装着的是绿化工人修剪、收拾整理在一起的绿化垃圾,如杂草、枯枝、落叶等。 这些绿化垃圾不与公园内的其他垃圾放在一起,运输线路也不一样。接下来,小型的四轮绿化作业车将这些编织袋运走,并由卡车统一装运,送往金尚路的枝叶粉碎厂处理。南湖公园也是类似的处理模式,绿化垃圾单独收运处理。 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黄志华说,公园的垃圾分类清运时,要把绿化垃圾与其他的生活垃圾等分开。绿化垃圾混杂在其他垃圾中,末端处理起来很困难,环卫部门也不好清运。绿化垃圾单独清运,并沤制成肥料,是对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下一步,市政园林主管部门将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管理单位就地建造绿化垃圾处理站,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处理效率。 完善公园垃圾分类设施,引导市民游客准确投放 黄志华说,公园里的市民和游客很多,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平台,公园管理单位除了工作人员应做好垃圾分类外,还要积极引导市民、游客参与垃圾分类。 记者在多处公园都看到了分类垃圾桶,忠仑公园摆放在志愿者服务驿站旁边,南湖公园摆放在南门入口处,都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忠仑公园内部的LED屏幕,也滚动播放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 6月初,市市政园林局印发了《城市公园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实施方案》,对公园内的垃圾分类提出了相关要求。各责任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LED屏等,通过分发垃圾分类宣传材料、志愿者劝导等多种形式,介绍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和分类标准,广泛宣传垃圾不落地的常识和意义。 市管、区属各公园管理单位将对所辖公园环卫基础设施进行摸底统计,近期将完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为垃圾不落地创造条件。在园区人流量较大和显著的位置摆放垃圾分类指导牌、宣传告示等,做到投放位置醒目合理,指导市民游客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延伸阅读】 一吨绿化垃圾可沤肥0.6吨 枝叶粉碎厂是绿化垃圾的末端处理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卡车把修剪、收集的残枝落叶运到这里,首先要挑拣。工人把掺杂其中的生活垃圾捡干净,再把枝叶放进传送带,送入粉碎机碾成碎末。据介绍,枝叶粉碎厂每天可以处理20吨至30吨的绿化垃圾,一吨可以沤制成0.6吨肥料。 在枝叶粉碎厂机械设备的另一端,有一堆正在沤制的有机肥。这些原先的绿化垃圾看上去发黑,凑近闻没有什么异味,只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据了解,有机肥沤制采取纯天然发酵方法,无须添加其他化学物质。为了增加肥料的有机质,会在植物碎末中搅拌海蛎壳、猪粪等,不过经充分沤制后,猪粪的气味就散发消失了。 有机肥是自产自销,由市绿化管理中心沤制后投用到道路绿化,目前的产量可以满足大部分道路的施肥。此前,市绿化管理中心在探索这种绿色环保的施肥模式时,因技术不够成熟,产量不大。目前这项技术已运用较成熟,具有较高的经济、环保效益,近几年来推广的力度也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