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重回市场。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雯)继上个月之后,厦门海域近日再度出现了无毒赤潮。据市海洋与渔业局昨日通报,厦门市已于3日晚启动了赤潮灾害预警三级响应。 赤潮监测是厦门市海洋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6月29日,监测机构在同安湾后田海域发现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无毒的中肋骨条藻,赤潮海域水色呈浅褐色,面积约4平方公里。从7月1日开始,在同一片海域的第一优势种转变为尖刺拟菱形藻,赤潮影响范围也在继续扩大,至7月3日,赤潮已经扩展至西海域宝珠屿附近,面积约达30平方公里。 而昨日的最新情况是,发生赤潮海域的海水颜色已经转淡,赤潮暂时没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尖刺拟菱形藻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硅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通常不具有毒性。监测人员也连续4天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海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毒素。 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厦门海域历来比较常见的是无毒赤潮。据海洋部门介绍,赤潮的成因比较复杂,但获得国际公认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无毒藻类的爆发抢夺氧气,容易造成养殖海产品缺氧死亡,不过,由于厦门没有海上养殖区,所以本次赤潮基本不会对厦门海域造成影响。但需要提醒的是,市民游客还是要尽量避免与藻类直接接触。 上个月,福建多个海域曾发生第一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的有毒赤潮,我市采取行动,禁止来自有毒赤潮海域的水产品进入厦门批发市场。记者昨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由于有毒赤潮消亡已超过半个月,而海洋部门在后续的水产品连续检测中均没有发现贝毒,所以,目前我市的贝类销售已全部解禁,市民可以放心在市场上购买贝类食用。 |
相关阅读:
- [ 06-21]受毒赤潮影响 厦门贝类摊位纷纷“改行”卖虾蟹
- [ 06-15]厦门海域赤潮消亡 福建省有毒赤潮也全部消亡
- [ 06-14]厦门海域出现是无毒赤潮 部分海域出现了有害藻种
- [ 06-14]海域发生无毒赤潮 厦门对水产品供应严密监管
- [ 06-12]泉漳海域发生赤潮 厦门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监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