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意大利门把手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冬)在厦门摄影界“沉寂”了17年没有办个展的资深摄影人王鹭佳,日前,举办了一场个展,主题是“意大利的门脸”。展览举办地不是在美术机构,而是选择了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艺术空间,王鹭佳说,这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读者光顾,感觉更接地气。
虽然许久没办个展,但王鹭佳并没有放下相机,他一直坚持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注于做一个“行行摄色”的人,把全世界作为自己的摄影棚、全人类作为自己的模特儿,关注身边寻常人的生活。因此,他镜头里的世界,不仅有着别样的美丽,还带着时间酝酿的温度,能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把平常事物拍出不平凡
“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王鹭佳看来,摄影不一定非要选择大题材,如果能把司空见惯的事物拍出不平凡,才真正“见功夫”。
此次展出的“意大利的门脸”,主角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门把手”。去年9月至10月,王鹭佳第四次来到意大利。这回,他不按常规旅游路线走,而是“另辟蹊径”,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路线,先后到那不勒斯、锡耶纳、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十多个古城和古镇,用相机拍摄了近300G的影像,用手机拍了1万多张照片。
旅途中,王鹭佳注意到,这些古色古香的门把手,经过岁月洗礼和文化熏陶,带有深深的时光印记,最能代表艺术之国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生活品位。于是,他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将它们摄入镜头。
丰富阅历成为宝贵财富
王鹭佳的人生阅历,就像一部电视剧,丰富多彩。尤其是与摄影在一起的奇妙旅程,成为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祖籍山东的王鹭佳,军人子弟,生于鼓浪屿。“连同在妈妈肚子里的时间,我其实只在鼓浪屿待了六天就离开了。不过,冥冥之中,自己似乎也被鼓浪屿的艺术气质感染了。”
王鹭佳从小就热爱文艺,对艺术本能有一份深厚的情怀。少年时拉了十年的小提琴,学过舞蹈,发表过诗歌、散文,后来又对摄影产生兴趣,曾在福建和上海举办过6次摄影个展,为福建个人举办摄影展次数最多,先后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影赛影展中入选和获奖,还被评为“福建摄影十佳”、“首届厦门十大杰出青年”。
王鹭佳当过知青、工人、法官、企业人、传媒人、演出家,大概在2005年,他抛下一切“头衔”,将自己的生活归整为零,过着安静的摄影人生活,每天坚持随手拍,并将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十年前开始,王鹭佳加大了阅读量,每年平均100本书。2年多前,他重拾起“诗歌”,坚持每天一首,至今没有停过。在他看来,摄影和诗都是“减法艺术”,二者撞击擦出的火花让他感动,“重新写诗,对我的摄影技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帮助作用,它教会我用文学的思维方式去拍照,水平自然提高不少。”
摄影要表达内心真实感觉
“忠实地记录,真实地还原。”这是王鹭佳对摄影的诠释。因此,他的摄影并不会迎合市场的需求和流行的趋势,“是否能走心”是他的唯一标准。“摄影是有力量的。”王鹭佳认为,摄影人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通过照片反映社会民情,建言献策,甚至可以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因此,这些年,王鹭佳通过人文主义的视角,专注地用镜头记录社会现象、生活韵味和人性关怀。对于全民手机摄影时代,他有自己的担忧,“当代影像艺术越来越讲求个人的观念表现和视觉上的刺激,有时候跟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失去了触摸人性中感动瞬间的温度。”王鹭佳说,摄影师也要多读书,用镜头去回到自己生活的原点,找到自己内在与外在最有共鸣之处,通过相机把它反映出来,那才是真正有深度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