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海丝路上的信仰 浦头十八王公信仰距今已有320年的历史。史料记载,1698年农历4月28日夜晚,同安县发洪水,桥毁城圯,近千人死亡。有数十具尸体顺流而下,在浦头村边的瑶江上飘荡。一位被后人称为“厦门人”的义士发现了,他发动浦头村民,驾舟捞尸,供亲人辨认收葬。最后余下18具尸体无人认取,他又倡议浦头村村民们捐资献地,安葬死者。而浦头村村民也十分热心,“施地一穴”,并立“同安水殇男女十八人合茔”墓碑一方,使死者得到了安息。 “十八王公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坦言,后来,人们传说这男女十八人受上天怜悯,被封为王公,随着时间的流逝,又被升格为“海神”来敬仰。古代同安生产的珠光青瓷、坑仔口陶瓷,以及从茶马古道上运来的山货都要经过浦头村边的瑶江运往海上。行船跑马三分险,为了祈求平安,人们都会到此祈福。而从台湾跨海而来的旅客,也会在此停靠祭拜。十八王公信仰由此兴旺起来。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台湾高雄、台北石门乡均有清代建立的“十八王公宫”,虽然纪念的历史事件不尽相同,但都与海难有关。因此,近年来两岸信众常有往来。可以说,十八王公信仰架起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今天的活动与十八王公传说所传递的存善心、行善举的理念是一致的,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同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玺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西柯镇正在打造宜居宜业的滨海强镇,经济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不能忘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希望浦头社区能继续以这种形式办文化节,让存善心、行善举的精神理念传承下去。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