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堆机器无从下手,要有人代为操作 -自助操作常需多次尝试,有人急得直跺脚
医院设备智能化是一种趋势,但不少老人跟不上
老人常常需要年轻人代为操作
老人请教年轻人如何使用自助设备 厦门晚报讯(记者颜梅丽叶芷蔚林晴)《空巢已不易就医谁来陪》上月在本报和微信公众号“厦门银龄”刊发后,老年人就医问题引发社会共鸣。 近年来,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厦门各大医院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系统越来越先进,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对老年人来说,却是个挑战。他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看近日本报记者到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探访。 【现象】 自助设备玩不转 找不到插卡口位置 充完钱后不敢退卡 市第三医院进门左手边,有一排自助挂号机和自助充值机。记者观察发现,使用这些设备的人群以年轻人居多,偶尔才有一两名老人也来尝试一下。 杨大爷走到自助充值机前,右手拿着社保卡,在机器前比划了好久,不知要插在哪个孔。旁边的年轻人提示他,芯片要朝内,然后插入相应的插孔。 按着屏幕上的提示,杨大爷将一张百元纸币放入充值口内,屏幕显示成功充值了100元。他的右手食指对着屏幕上的“退出”按钮,犹豫了好一会儿,一直没有按下去。最后,他还是转过头问了旁边的年轻人:“钱这样就充进去了吧?我可以把卡退出来了吧?”直到得到肯定的答复,他才按下“退出”,取走社保卡。 “我没用过这些设备,不知道怎么插卡,把钱放进充值口的时候都很紧张,也不知道有没有充进去。”杨大爷说,若不是有一旁的年轻人帮忙,这些设备他真的用不来。 机器没反应急得跺脚 原来是社保卡插反了 在中山医院挂号大厅,记者看见,人工服务的窗口前排着长龙,而自助挂号设备前却只有几个人。记者体验发现,在自助挂号机上完成预约挂号,要依次点选预约日期、科室、医生和时间段,还要提前把钱存进就诊卡。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如果出错又得重新开始。 60岁的李女士在自助挂号机面前操作了半天,机器都没有反应,急得直跺脚。记者上前提醒她,医保卡插反了。她赶紧求助:“你帮我挂一下骨科的号好吗,这个机器我实在是不会用。” 紧张得手都有点发抖 打份报告三次才成功 拿检验报告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点击屏幕上的“打印”按钮,然后扫描条码即可。 在第一医院的检验报告单打印机前,74岁的王女士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机器前。她先在边上观望了好一阵,贴在屏幕旁,观察了其他人的操作。轮到她的时候,她紧张得手都有点发抖,抬起手指,在屏幕上戳了十多次,但都没有成功把按钮按下。排在她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见状,伸手帮她按了按钮。 随后,她照着刚刚学到的样子,把缴费单上的条码塞进机器里。但是扫码的位置对了很多次,都没对准,过了几秒,机器就自动返回主界面了。 王女士只好从头再来。这样反复操作了三次,她才成功扫描上了条码,拿到了检查报告。本来几秒钟就能完成的操作,她足足摸索了好几分钟才完成。 系统叫号听不清 显示屏上字太小,只能守着窗口生怕错过 郭大爷今年80岁,最近他感觉肺不太舒服,独自一人搭乘公交车到第三医院检查。行动不便的他拄着一把雨伞,一步一步缓慢前进。 挂号后,要取票等候叫号。郭大爷不清楚流程,拿着号码条便走向了挂号窗口。工作人员见他递过来的号码不是呼叫的号码,便对他说:“大爷,这次就先帮您办了,下次一定要等叫号才能过来。”郭大爷说:“好!好!我都不知道要等叫号。” 郭大爷在西药房取药时,同样遇到了小麻烦。拿到取药的小票后,他便坐下来等窗口呼叫。可刚坐下没多久,他便匆匆走到取药窗口,一直盯着窗口上方显示屏幕的名字。记者告诉他,屏幕上没有他的名字,可以坐下来再等一会儿。他说:“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以为叫到我了,赶紧走过来。”郭大爷说,显示屏幕上的字太小,他看不清楚,只能走近点看。 网上挂号搞不定 儿女教了几次都记不住还得赶早排队碰运气 同样的情况,在不少医院窗口都存在。在第二医院的取药窗口前,86岁的陈先生独自坐在等候椅上,眼睛盯着取药窗口上的电子显示屏,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 陈先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颈椎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几乎每周都要到医院复诊拿药。他的三个孩子都住在岛内,由于工作忙碌,又有小孩要照顾,平时很少有时间回集美,更不用说陪他上医院了。陈先生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没叫孩子陪,现在我自己还能跑跑。” 陈先生说,过去他都是和老伴一起来医院,两个人有个照应,但不久前老伴腿受伤了,他只能独自来医院拿药。如今可以在网上预约挂号,但陈先生不懂得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孩子教过我好几次,我每次都记不住!”陈先生说,如果要看专家号,他会赶早到医院排队“碰运气”,好几次号已经发完了,他只能等到最后一个患者看完,再“厚着脸皮”请医生帮忙看看。 有时来得晚,陈先生要等上两三个小时。看完病后得先去缴费窗口缴费,再等待拿药,几个来回下来,又得半个多小时。“有时真的累了,我就找地方坐一会再继续。”陈先生说,人老了就怕折腾,自己耳朵又不好,有时找人问事情也听不怎么清楚,只能似懂非懂地点头说谢谢。 【相关新闻】 有的患者甚至不识字 连签名也要找人代劳 记者在市第三医院调查时发现,有一些前来就诊的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完全不识字。有老人在预交费凭证单上签完字,工作人员核对后提醒老人说,其中一个字少写了一个偏旁,老人笑了笑,又重新补上。 唐大妈今年65岁,由于心脏不好到市第三医院就诊。在窗口办理结算时,工作人员请她在单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独自来就医的她一听到要签名,一手拿着单子,一手拿着笔,着急地问旁边的人:“能不能帮我签下!我不识字,不懂得怎么写。” 一旁的年轻人帮唐大妈签字后,唐大妈连声道谢。唐大妈说,他们家住在霞梧,孩子都在岛内上班比较忙,自己感觉身体还可以,便独自来医院。碰上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别人帮忙一下。 洪大妈同样也是不识字,她在药房取了一大袋药,也没看下是什么药,或问下医生怎么吃,全部塞进袋子后便准备回家。“我不识字,也看不懂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即使现在问完药师怎么吃药,回家也会忘记。只能把所有的药拿回家后,再问问孩子该怎么吃。”洪大妈说。 【应对】 安排导诊义工指导操作 保留窗口提供人工服务 记者从厦门几家大医院获悉,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设备的问题,医院主要采取导诊、义工在旁指导或代为操作、设置人工窗口等方式方便老人。 第一医院工作人员说,医院保留了多个窗口提供人工服务,挂号、收费、打报告等流程均可在人工服务窗口排队解决。此外,门诊大厅设有导诊台,有专门的导诊人员及退休工作人员等帮忙指导,患者可向他们求助。 中山医院工作人员也表示,自助挂号系统已运行多年,在前三年,每天会有义工及医院退休人员导诊及指导操作。现在,每个厅都有一名专门的导诊人员,此外,不定期会有“红马甲”、退休人员、新员工、机关工作人员等帮忙引导。“可能就诊的人流量大,导诊人员会有顾不过来的情况。老年患者等一等,会有人帮忙。也可前往固定的导诊台求助,工作人员会提供解决的途径。” 中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医院有专门的导诊人员在自助机旁帮忙操作,很多老病号用过几次就会了。 市妇幼保健院有南普陀义工每天轮流引导,这些义工多为离退休人员。“其实并不难,我以前也不大会操作,但参加培训时经过医院工作人员指导,自己摸索一下就会了。现在我还能教不懂的患者。”一名60多岁的义工告诉记者,自助机上贴有文字版的操作流程,老人摸索几次就会了。 【支招】 上网了解医生和坐诊时间 再打96166快速预约就诊 说起预约看病,曾女士推荐了自己的办法。她说,试了单纯的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和微信预约,她发现,综合网上和电话预约的方式最为便捷。 她说,因为对专家并不了解,要去看病前,她会先上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然后点击“预约平台”,再选择医院、专科,之后,屏幕上会出现这个医院专科医生的头像,选中医生后,会出现医生的坐诊日期及当日坐诊时间,灰色的表示已被预约,黑色的表示还可预约。 这时候,她就打电话给96166,接通后,电话提示“预约请按1”,按“1”后,电话接通,告知接线员要预约的医院、科室、就诊时间,不到半分钟就可搞定。 之后,96166系统会发送就诊短信通知。值得一提的是,在96166有了预约记录后,今后每次预约,只要报上姓名,接线员就可报上你的其他信息,预约更快了。 【建议】 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 不厌其烦给老人做科普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医院的自助机有所不同,建议统一成操作相对简易的自助机,让更多老人学得会、记得住。除了人工引导、指导外,大厅里可以设一些屏幕,不间断地滚动播放自助机使用的视频教程。 此外,建议主管部门组织业内人士及志愿者,多进老人集中的社区,把自助机等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不厌其烦地科普到基层,扩大知晓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