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老年人防电信诈骗》由老年人自编自导
志愿者现场义诊 厦门晚报文/图记者吴笛)捡到一张银行卡,里面有30万元,想取出来就要先交3000元“滞纳金”——看着台上的情景剧,台下的老人们纷纷议论:“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再说这钱又不是自己的。”“总之不要贪财,就不会上当受骗。” 市老龄办将5月份的第二周(5月8日—5月14日)列为厦门“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周”,并联合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于5月13日在市园林植物园百花厅开展了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的这一出情景剧《老年人防电信诈骗》,由老人们自编自演自导,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现场,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还向老年人、市民及游客分发反诈骗宣传手册,并提供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 据悉,市老龄办把防诈骗宣传贯穿到今年全年的工作中,结合老年文化下基层文艺演出和各类讲座、义诊、法律咨询等活动,深入街道(镇)、社区、公园、市场、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场所,向广大老年人及市民宣传涉老法律、法规和老年人防骗知识。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传111场,举办讲座22场。 警方提醒 -接到“涉案”电话,千万别慌张 若有人涉及案件,需要协助公安机关的调查,公检法相关人员会到事主的家、单位等当面沟通,不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要求事主提供银行卡信息。 -遇到“亲友借钱”,多渠道验证 遇到有“亲友”借钱,一定通过多种渠道验证,比如打电话甚至面谈等多道程序后再汇款。若借钱亲友暂时联系不上,要先冷静,不要贸然汇款,可通过给其身边的人打电话核实,或者过几天再与其联系。得到本人确认前不要汇款。 -使用带芯片的银行卡,更安全 与磁条式银行卡相比,芯片卡的加密技术更加成熟。若不慎遇到不法分子假冒收银员,使用假的刷卡POS机刷银行卡时,芯片卡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和存款被盗用。 -密码设置不用生日或电话号码 避免用生日、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易被猜中或简单、有序的数字作为密码。 -将存款分散存,可减少损失 多在几家银行开卡,将存款分散存在多家银行中,这样若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可以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刷银行卡交易时,多留个心眼 在ATM机上交易时,要留心卡槽口有没有被改装过。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时,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交易完成后,确认归还的卡是否为本人卡片。 -开通短信通知,被盗早发现 这一招就是方便了解结算信息,一旦被盗刷能很快了解。 -个人重要信息,千万别泄露 通过上门人员、银行员工等办卡,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 -碰上“免费午餐”,要看好“钱袋” 不贪图小利,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可疑人员套近乎,要及时远离 有些骗子常主动与老人套近乎,表现得很热情。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近,以免上当受骗。 -与亲友保持联系,遇事多商量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报警。 -警惕免费活动,不盲目参加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 -去正规医院药店,有保障 老年人患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 这些手法常骗倒老人 电话诈骗 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 事主会接到冒充办案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谎称其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刑事犯罪,再转接所谓的“公检法机关”。 随后,骗子会以“资金担保”“公安局核实资产”“资金冻结”“验证财产”等为借口,要求事主说出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若事主透露上述信息,骗子会迅速将卡内的存款提空。 声称快递未收“要罚款” 事主会接到陌生电话,声称家里送了几次快递都没人收,按照“国家法律条例”必须“交罚款”,从而给事主造成经济损失。 微信诈骗 骗团购,商品不能如数兑现 不法分子在微信上做假的团购广告:用极少的钱可以买到超值的商品。事主交了钱后,结果广告中承诺的团购商品不能如数兑现。很多人抱着“被骗的钱财不多,报案也没用”的心态,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骗入群,要发红包才能退群 在公交站、商场里或路边,有些人以“微信创业,收集粉丝数量”为名,让人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或进群聊。之后,这些营销账号会在文章中发布大量广告,让人不堪其扰;一些微信群会要求用户必须发红包才能退群,让人损失钱财。 骗账号,冒充事主向好友借钱 骗子会发送添加好友信息,若无意中添加,骗子会发送病毒,盗取账号图片、个人资料等,复制个一模一样的账号,向您的好友“借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