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筑绿家园
厦门六中的学生们正在表演自创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小品 福建日报讯(记者 杨珊珊)“阿姨您好,请问你家开始做垃圾分类了吗?您看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垃圾分类宣传单……”周末,在厦门市湖里区和通里小区一带,常常有一队穿着红色马甲的学生向过往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动员居民们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 这些热情的小红马甲是来自厦门六中的学生志愿者——今年厦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在教育系统内也不例外。 “‘垃圾分类’也成了学生们的新热词,他们迫不及待地把它融入了社区志愿服务当中。”厦门六中德育处老师简韡琦告诉记者,学生们不仅在校内身体力行落实垃圾分类,还创作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歌曲、手抄报等,把回家后做垃圾分类的场景拍成微视频带回校园分享…… 放眼厦门,在学校里、社区里、家庭中,“垃圾分类”的普及度不断提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厦门人的共识,逐渐养成文明习惯。 在思明区开元街道新华城小区,标准化的垃圾分类回收桶一摆放到社区中,就引起了居民们的围观。居民李婉瑜在收到了厦门市实验小学发来的动员家校携手垃圾分类的家长信后,就和孩子“小手拉大手”,开始了新的“环保之旅”;在集美区侨英街道海凤社区泉水湾小区,居民陈友芳每天都细心整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倒入专门的厨余堆肥桶内打包并贴上二维码标签,废电池等垃圾小心地另外打包,下楼时拎到小区的分类垃圾桶旁分类投放;在海沧天湖城小区,居民李晓英坚持当义工,垃圾分类知识成为她自我充实和向居民宣传的新亮点…… 自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8个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工作,提出了今年要在岛内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到2017年底,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岛外各区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到2017年底,厦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在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居民文明自觉的同时,厦门也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的硬件设施和运行保障,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法制建设,引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规范化、制度化向法制化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