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站 站点风格素雅明快 天花板有闽南风格 刷卡 内部标识齐全 不会“迷路” 候车 电子屏实时显示列车到站情况 上车 内部宽敞舒适 设有爱心专座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彦宇)乘坐地铁方不方便?如何进出站、站台标识是否明确、购票是否便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随着地铁1号线建成的时间越来越近,市民对地铁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昨日上午,厦门市轨道交通集团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提前“乘坐地铁”,记者带着许多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感受即将建成的地铁1号线。 据了解,地铁车站使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装修设计,地铁建设还运用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利用三维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建立地铁建设模型。运用这一技术,有效提高了地铁项目的设计生产率,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降低了工程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缩短建设工期3个月以上。 VR技术 提前体验“乘坐地铁” 浓浓闽南味跃然眼前 在轨道集团,记者戴上VR眼镜,浓浓闽南味的地铁车站跃然眼前。砖红色彩釉玻璃搭配上浅米色的墙面,抢眼的色彩在对比中调和,营造出素雅、明快的色彩环境。人字梁、镂以及地铁出入口的装修色,也都是从闽南古厝特有的砖红色中提炼的,既显眼又具有地域风情。 抬眼望去,天花板是根据闽南古厝“人字梁”设计的造型,很好地将空间抬升了,给乘客舒适感。 往前走两步,记者刷卡通过进站闸机后,通过站厅层的向下扶梯,便可到达1号线站台层。就记者的体验来说,内部标识齐全,应该不会“迷路”或走错,通过地面和墙上的换乘指引标识“按图索骥”,就能顺利进站。 在站台层,记者看到轨道屏蔽玻璃幕墙上方采用黄色警示线,对乘客进行安全警示。 候车时,乘客需站在安全线以外,按地面箭头指示排队候车。电子显示屏将实时显示列车到站的情况。各车门上方都有站点信息板,站点显示红色表示已过站,显示绿色则表示前方即将到站。 1号线车辆突出了鹭岛的特色,外形设计引入白鹭的展翅形象,展现在挡风玻璃两侧的锋边造型线和前脸分块上。车头采用流线型造型,灵动、流畅、动感,整体造型亲和力强。 走进车厢,内部宽敞舒适,扶手、窗和侧壁表面组合成太空舱造型。座椅为金属材质,一排座椅大约能坐四五个成年人。座椅的两边搭配橙色塑料部件,让人感觉特别温馨。 在靠近车门的位置,记者看到体现人性化设计的“老弱病残孕专座”。每条座椅前都设有6个拉手,每个车厢共计36个拉手,和常见的公交车上的拉手不同,采用的是球柱柔性拉手,既具备相当的强度,又美观大方。 BIM技术 探索新模式攻坚克难 缩短建设工期超3个月 在过去的3年中,厦门地铁1号线从无到有,逐渐走进了人们视野:从2014年4月1日正式开工,到2016年12月18日基本实现洞通,再到2017年3月12日全线贯通。万众期盼的地铁时代已触手可及。也许人们并不了解,在这3年中,地铁施工经历了哪些困难,跨过了多少难关。 厦门地质条件复杂、交通环境脆弱、地下管网交错,而且是首次摸索轨道交通,要开展地铁建设,压力巨大。 地铁的建设者们没有被复杂的情况困住、绊住。相反,经济特区城市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先行先试的血脉基因,敦促着建设者们用更大胆、更科学、更有建设性的整体思维,去思考和建设厦门的轨道交通。 据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李明洪介绍:“厦门轨道集团是第一个全生命周期运用BIM技术的企业,从设计建造开始到后期运营维护运用到BIM技术。” 在设计阶段,BIM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地铁项目的设计生产率,减少设计返工与施工中的设计意图曲解,通过各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查,提高设计质量。运用设计可视化,直观设计环境,从模型中得到图纸,减少“错漏碰缺”。利用模型,模拟人员应急疏散、模拟人的视线,体验标识标线等设计效果。 在施工阶段,利用协调好的模型,给出优化过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模拟机电设备安装顺序,模拟管线安装顺序,避免安装错误,提高机电安装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利用施工顺序模拟软件,可以剖切任意截面,地上地下剖切分析,模拟施工进度及施工模拟,实现施工进度的管理。通过采用BIM新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缩短建设工期3个月以上。 在运营阶段,运用项目信息集成系统,集成各类相关信息,辅助设备维护管理,对压力管线等故障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可实现查询重要设备的维护与各项信息、资产信息管理、机房设备查询与维护、查找故障控制设备等。 目前,厦门地铁是国内首个采用“业主主导、BIM咨询单位牵头、参建各方具体实施”BIM技术应用模式的地铁工程。在工程建设“全线路、全系统、全过程”系统性地应用BIM技术,积极探索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新模式。 【贴士】 在轨道集团官网 将来也可体验VR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实景还原。接下来,市民在轨道集团官网也可以体验VR小游戏。通过VR,市民可直观了解车站内部构造、出入口设置、装修风格等,还可通过进站购票、检票入站、下站台乘车等流程提前了解乘坐地铁的过程。后期还将推出应急演练的VR体验,如让市民体验各类危险情况下的人流紧急疏散,了解在地铁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沉着应对,将安全教育与虚拟体验相结合,同时还可能在VR体验中加入游戏过关等元素。 【提醒】 下周起 多处地铁施工围挡 华荣路站 因轨道交通3号线华荣路站主体土建工程建设需要,定于4月3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在湖里大道与华荣路路口实施华荣路站主体土建一期工程围挡施工。 施工期间,湖里大道与华荣路交叉口总体交通组织方式维持原状,华荣路南北向7:00至22:00禁止机动车左转,其余时段允许机动车左转,路口采用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其中,西进口(湖里大道由西往东)设置1左转+3直行+1右转5条车道;东进口(湖里大道由东往西方向)设置1左转+3直行+1右转5条车道;南进口(华荣路由南往北方向)设置1可变车道+2直行+1右转4条车道;北进口(华荣路由北往南方向)设置1可变车道+1直行+1右转3条车道。因施工需要,为确保行人过街安全,湖里大道与华荣路交叉口西侧斑马线暂时取消,行人过街通过路口南、北、东侧斑马线绕行。 塘边站 因轨道交通1号线塘边站主体及附属工程建设需要,定于4月2日0时至7月30日24时,在嘉禾路与南山路交叉口实施塘边站主体及附属五期工程围挡施工。 施工期间,嘉禾路、南山路与园山南路交叉口四个方向禁止机动车左转,限制车辆请提前通过周边路网绕行,路口采取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其中,西进口(南山路由东往西方向)设置2直行+1右转3条车道;东进口(园山南路由西往东方向)设置2直行+1直右3条车道;南进口(嘉禾路由南往北方向)设置3直行+1右转4条车道;北进口(嘉禾路由北往南方向)设置3直行+1右转4条车道。嘉禾路、南山路与园山南路交叉口四个方向均设有过街斑马线,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方式保持不变。 文灶站 因轨道交通1号线文灶站主体土建及附属工程建设需要,定于4月2日0时至8月30日24时,在湖滨中路与禾祥东路交叉口实施文灶站主体土建及附属五期工程围挡施工。 施工期间,湖滨中路与禾祥东路交叉口总体交通组织方式维持原状,湖滨中路与禾祥东西路交叉口东、西进口道每日的6:00-22:00期间禁止机动车左转(东进口公交车全天候允许左转),其余时段允许机动车左转,南、北进口道允许机动车全天候左转。另外,湖滨中路施工路段西侧行人通行方式保持不变;湖滨中路施工路段东侧行人在行经福建中烟工业公司门前时,请沿着围挡区域西侧人行道通行。 【链接】 地铁1号线就要来了 2017年3月21日 成功试跑 完成静态、动态调试 3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地铁1号线运营“大本营”——厦门北车辆基地,探访首批列车的最新动态:在试车线上成功试跑,完成了80公里/小时高速运行等一系列静态、动态调试。 厦门地铁1号线列车在长约1.35公里的试车线上,时而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缓慢滑动,时而以每小时75公里左右的速度驰骋,来回进行4次折返跑“训练”,调试人员拿着测试仪器在地铁车厢内跑前跑后,记录着相关的调试参数。 2017年3月12日 全线贯通 有望9月开通体验式运行 3月12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块混凝土石板应声坠地,盾构机刀盘缓缓而出,厦门地铁1号线将军祠文灶盾构区间贯通。与此同时,将军祠站车站主体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将军祠站车站主体顺利封顶。至此,历经三年的艰苦施工,全长30.3公里的厦门地铁1号线终于实现全线贯通及全线车站主体顺利封顶。 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及全线车站主体顺利封顶,标志着全部主体工程圆满完成。为实现9月1日开通体验式运行,力争2017年底开通试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2017年1月 出入口造型公布 充满浓郁闽南风情 1月17日,本报报道,厦门轨道交通集团发布了地铁出入口的效果图,屋顶造型像燕尾,主色为砖红色,充满着浓郁的“闽南味”。 根据厦门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至2020年,将建成4条线路,车站出入口超过300个,数量多且分布广,采用全网统一的出入口造型。其中,1号线共24个车站,将有100多个出入口,每个车站至少3个出入口。地铁吕厝站是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共有11个出入口。 2016年11月 列车正式亮相 载客量相当于20多辆公交 去年11月,厦门地铁1号线车辆在厦门正式对外亮相。地铁1号线车辆为B型铝合金车体新型地铁车型,6辆编组。它的总长约118.7米,宽2.8米,大小相当于10辆大型公交车头尾相连,最大载客量达到2062人,相当于20多辆公交车。 车厢采用橙色的设计,车体内部进行特别防腐设计,车内所有紧固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列车还具有再生制动功能,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回馈电网或被相近的车辆吸收,车上安装的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制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