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政策获批
两项航材获调整适用1%暂定税率
技术人员正在维修飞机发动机
厦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领先地位。
厦门日报讯(记者 崔昊)近日,在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厦门自贸片区在航空保税维修政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政策获批。同时又争取到两项航材获调整适用1%暂定税率。这两项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将为厦门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营造更优质的产业环境。
政策突破带来新动能
记者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获悉,日前,商务部《关于厦门自贸片区建设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的复函》同意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按照保税监管方式开展全球航空维修业务。这是2016年4月,中央改革办督察组督察全国自贸试验区工作后,力推厦门自贸片区对接国产大飞机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重点政策突破将进一步优化厦门航空维修企业国际业务监管模式,减少企业有关海关事务担保的资金压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另一项获批的新政策——两项航材获调整适用1%暂定税率,也同样为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推力球轴承和液压作动器虽是零散小件航材,但却具有进口量大、单价高且国内无法生产等特点,原来关税税率分别为14%和8%,从今年起,将适用1%税率征收关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厦门2016年液压作动器和推力球轴承两项航材进口约3650万元,如按1%税率征收关税,企业可减免关税约385万元。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注入了活力。厦门海关在全国首创“修理物品+保税仓库+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为全国海关统一和规范监管提供了依据。厦门检验检疫局采取了对企业的品控追溯程序进行审核并认可、建立企业自检自查记录档案、“进口直放+异常即报+事后监管”检验监管新举措,为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维修用金属材料进口快速通道。
【数字】
2015年厦门航空维修业产值97亿元,占国内航空维修产值的1/4,其中82%为承接境外维修业务。
支持航空维修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通过个案支持东航发动机直接从上海运至厦门太古维修,改变了过去出口到英国维修的做法,且维修用的零部件享有保税政策,免征进口环节税,大幅提升厦门航空维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航空维修业产值首破百亿
伴随着政策的不断突破,厦门航空维修业声名在外,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选择把厦门作为定点维修站。2016年,厦门航空维修业产值121.1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进出口181.3亿元,占片区进出口总额13.7%,增长20.7%,航空维修首次成为超百亿产业链。
根据此前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厦门航空维修业产值97亿元,占国内航空维修业产值的1/4,其中82%为承接境外维修业务,厦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领先地位。如今,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试验中,厦门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合能力、抢占全球飞机维修市场“蛋糕”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监管模式,为产业的集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目前,厦门已拥有12家成规模的航空维修企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与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它们都拥有多国民航局的技术认证,维修技术和航空传感器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些行业内优质企业的落户,为产业集聚起到了“龙头引领”作用。
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上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厦门航空维修业正蓄势腾飞。据介绍,该产业已形成了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发动机、航空电气及其他飞机零部件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术培训为辅助的“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涵盖了行业最高等级的维修业务,商业类型及进出口模式齐全,业务代表性突出,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以大项目为抓手,厦门自贸片区正在为航空维修产业的腾飞积蓄动能。在支持现有企业拓展业务、做大做强,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厦门将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推动中国商飞积极参与厦门“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引进跨国公司项目,吸引民营航空维修企业在厦门开展业务。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民航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民用航空维修培训业务产业化有望成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的又一亮点。
“发展航空维修业对于协同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支撑国产大飞机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厦门将继续大力推进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开拓新的局面,争取航空维修业总产值达到135亿人民币以上。 |